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02日 星期六

    海兴式救赎

    ——河北海兴“五老”帮教团纪事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02日   01 版)

        “小孙子问我,爷爷,您为什么每年都去监狱看‘坏人’?我说,他们不是坏人,是好人办了坏事、糊涂事。”当75岁的张玉荣老人说出这番话时,和他紧握双手的服刑人员小齐,泪水忍不住了。对小齐来说,这样来自铁窗外的温暖已经持续了13年,而对张玉荣来说,这已是他走上帮教之路的第24个年头。

     

        在帮教路上,张玉荣并不孤单,他是河北省海兴县“五老”帮教团的一员。“五老”指的是海兴县部分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党员、老模范,24年来,他们共帮教海兴籍服刑人员近4000余人次,对服刑人员家访700余户次,70%的服刑人员立功或得到减刑奖励,重新犯罪人员为零。

     

    从盗窃入狱的“小王”到志愿帮教的“老王”

     

        在海兴县苏基镇一个养鸡场内,出狱快10年的老王无法掩饰感激,“多亏了‘五老’帮教团,俺走上了正路子!”

     

        多年前,当“老王”还是“小王”时,因盗窃罪被判刑入狱。作为帮教团的“主力”志愿者,海兴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玉荣一直坚持到沧州监狱看望小王。在张玉荣诚挚的话语中,断恶向善的种子一天天在“小王”心中生根发芽,出狱后的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出狱后老同志们帮着跑部门、走企业,给俺找活干。”如今,老王的养鸡场占地2100平方米,年创收近20万元。前两年,为了回报“五老”帮教团的帮助与关爱,老王主动加入了帮教团,以志愿者的身份帮扶服刑人员。他现身说法、动情讲述,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鼓励服刑人员重拾信心。

     

    从犯罪的“坏爸爸”到知心的“好丈夫”

     

        “家乡‘五老’对服刑人员的帮教真心实意、发自肺腑,让许多人下定决心痛改前非。”沧州监狱副监狱长郭士民说。“五老”成员深感家人是服刑人员洗心革面的最大动力,动员服刑人员家属对其进行鼓励,给予他们真心的谅解,就成了“五老”帮教团的必做功课。

     

        每次去监狱帮教前,老人们会请县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帮忙,带着录像机去拍摄服刑人员家中近况,给服刑人员带去亲属真实鲜活的影像以及想对他们说的心里话,让他们“面对面”地感受家人的原谅和爱。

     

        李某曾是乡镇中学的教师,入狱后每天都在绝望和后悔中度过。他没想到的是,“五老”帮教团不仅为他带来生活学习用品,更带来了他日思夜想的妻儿的录像!只见妻子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抹着泪说:“我又恨你又爱你!恨你做这些事给亲人和社会造成了伤害,爱你曾经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我相信你从哪里摔倒,就能从哪里爬起来!”看完视频,李某已是泣不成声。

     

        此后,李某在监狱里像变了一个人,妻儿的呼唤、“快点儿回家”成为他努力学习、勤奋改造的最大动力。终于,李某因优异表现获得减刑,提前释放。回家后,他办起了体育器材厂,不仅有了自己的事业,而且倍加珍惜重新团聚的家庭。

     

    从灰心丧气的“罪人”到幸福团圆的“归者”

     

        带着家乡的温暖、亲人的祝福,“五老”帮教团每年到监狱探望服刑人员时,都会拿出精心准备的慰问品——一块肥皂、一条毛巾、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张玉荣说:“孩子们,给你们这些东西,是希望你们拿肥皂洗洗心,拿毛巾把自己擦干净,拿笔和本子记录下自己重新做人的路……”

     

        海兴县高湾镇马庄子村服刑回归人员黄某,兴冲冲地赶回家时,房子塌了、妻子走了、儿子跑了,这给他当头浇了一桶冷水,他觉得自己仍是个“罪人”。第二天,帮教团的老人们来到家中探望,老人们主动找村镇干部请求帮助,“打起精神来,孩子,咱们一起想办法迈过这道坎儿”。看着这些亲切的面孔,黄某哭着说:“我一定好好干,早点儿把妻子接回来,把儿子找回来,把房子盖起来。”两年后,他用在外打工的积蓄在县城买了新房,搬家后首先请的客人就是帮教团的亲人们。

     

        “五老”帮教团发起人之一、海兴县关工委主任王淑凤今年已经76岁了。她说:“服刑人员最需要关爱和尊重,给他们多一些温暖,社会就会多一些好人。”共同的信念支撑着老人们努力发挥余热,积极同民政、劳动等部门联系,在就业、低保、医保等方面给予服刑回归人员最大的关照。(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贾 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