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文化传承人

    罗金殿:妙手正骨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31日 14版)
    罗金殿与罗有明

        2008年10月,一位住在北京东郊双桥地区的老太太因病辞世。这个消息震动了京城,很多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这位备受关注的老人叫罗有明,是“罗氏正骨法”第五代传人,上个世纪50年代就因医术高明名扬京都,被人们称为“正骨神医”“中华一绝”,因居住在双桥,故又被尊称为“双桥老太太”。

     

        罗有明的辞世,让人扼腕的同时,也让人担心,她的医术是否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是谁最大程度地继承了她的衣钵?“罗氏正骨法”是否得到了发扬光大?

     

        今年初秋的一个下午,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在北京双桥拜访了“罗氏正骨法”第六代传人、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院长罗金殿。

     

        罗金殿本是罗有明的侄子,6个月大时母亲去世,后来被过继给姑姑罗有明。一生未育的罗有明,对罗金殿视如已出。

     

        罗金殿介绍,罗有明行医80余年,治好了数以万计的骨伤科患者。不少高难度的骨伤病例被她治愈后,被业界专家学者认为是骨伤科史上的奇迹。周恩来总理生前曾指示卫生部门和医疗人员,用现代医学理论总结她的临床治疗经验。1975年,国家有关部门曾举办数期学习班,向全国推广罗有明正骨法。

     

        从小生活在中医世家的罗金殿,自幼饱读医书,后来跟随罗有明学习正骨医术,更是深得精髓。“母亲的要求总是特别严格,做不好还要挨手板儿。”耄耋之年的罗金殿在讲述其学医经历时说,有300多年历史的“罗氏正骨法”主要特点是手法诊断,手法治疗,可以在没有任何仪器的帮助下,通过手的触诊检查,进行治疗,这不但适合于应急抢救,也可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罗氏正骨法”集检查、诊断、治疗为一体,手法精炼、巧妙、敏捷,包含了22个触诊手法、37个基本手法、100多个治疗方法,具有稳、准、轻、快的特点。在全面继承传统的罗氏正骨手法之外,罗金殿注重把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有机结合,运用现代医学科技辅助临床治疗。他还对近几十年才多发的椎间盘突出症予以关注,研发了“侧掰、手压、旋转、坐位屈伸”四大治疗办法,成功治愈了众多患者。另外,他研制的“化瘀止痛胶囊”和“风湿祛痛片”两种制剂已获国家批准。

     

        1985年起,年逾半百的罗金殿开始著书。那时,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刚刚建立,而罗有明已年过八旬,很多事情都要罗金殿亲力亲为。他上午门诊,下午查房,晚上写书,日复一日,仿佛不知疲倦。“我意识到,‘罗氏正骨法’由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传承下来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是幸运的。”他说,“我要把自己所知道的医法都记录下来,为后世传下去。”在他的不辍笔耕下,《罗有明正骨法》《罗氏正骨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专著相继出版,他还主持拍摄了两部罗有明中医正骨法电教片,口耳相传数百年的“罗氏正骨法”终于有了文字和图像的记录和总结。

     

        “原来‘罗氏正骨法’一向不传外姓人,但为了治好更多骨伤骨病的人,母亲打破家规,广收徒弟,悬壶济世。”受罗有明影响,罗金殿也从未狭隘自封。多年来,全国各地慕名来学医的人络绎不绝,他都尽力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罗金殿收徒后的唯一要求是:“学不好不能走。”一般情况下,徒弟们要在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学习三年才能结业,结业时须通过考核,合格后医院会发给他们“出师证”。“目前,全国21个省市都有人在采用‘罗氏正骨法’治病救人。”罗金殿说:“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把‘罗氏正骨法’传承并发扬光大,是我此生最大的心愿。”(本报记者 罗 旭 通讯员 赵 健)

     

    人物小传

     

        罗金殿,1931年出生,正骨名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罗氏正骨法”的代表性传承人。北京朝阳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院长,中国人才学会骨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会副理事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