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人才视角

    接地气成海归最大挑战

    作者:徐小平(真格基金创办人)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31日 14版)

        一次,我去斯坦福作演讲,遇到很多新东方的学生。他们说徐老师我们想搞创业,你必须给我们钱。我说为什么?他们说,当年做穷学生把所有零花钱都交给新东方,所以现在你必须给我们投资。这是我经常讲的一个真实的笑话,事实上这让我内心深处有一种责任感、一种帮助他们回国创业的愿望。

        早在1998年,新东方就提出一个口号:“新东方是出国深造的桥梁,回国创业的彩虹。”2006年我创办的真格基金就是新东方一部分精神的延伸。如果说,新东方是出国深造的桥梁,那么真格基金就是回国创业的彩虹,我们乐于帮助那些具备国际意识的青年人才实现他们的创业梦想。

        我们去年投了50多个创业项目,今年大概投60多个,都是非常靠谱、非常杰出的海归主导的。在此过程中,我发现海归遇到的问题有很多,比如海外高科技人才正在大规模辞职或者退学、或者毕业以后直接回来创业,竞争十分激烈;比如海归复制国外科技成果和模式就可以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国内立足。

        但最突出的是,海归回来有个不“接地气”的问题。我认识一个顶级名校毕业的海归,他在做一个给农村送货的创业项目。他带着IPad下乡,到乡下给农民看,农民也会点货,但从来不在他那购买,他们在他那里看了东西后全去淘宝、京东下单了。他的问题出在他不太了解中国消费者的习惯,甚至不知道中国消费者已经拥有了世界最强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我便鼓励他到中关村车库咖啡、真格基金去看看,但是他现在还整天泡在江苏某个县城里边,他发誓要探索出某种新的模式,而我也发誓他探索不出来。

        “接地气”,已经成为当前海归创业的最大挑战。一两年前,我们到处宣讲回国创业的好处。今年9月底,真格基金十几个人在斯坦福、伯克利、推特等大学和公司作演讲,讲的还是回国创业,但是我们重点呼吁海归一定要“接地气”,和本土人才合作,了解国情是第一要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