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国际社会看好中国

    《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上海的小学办得好”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29日 08版)

        美国三届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日前在《纽约时报》上撰文称,通过亲赴上海学校体验、考察与采访,终于找到了上海教育过去10年取得成功的秘密,并得出结论称“上海的小学办得好”。

        托马斯在文章中说,他与美国的教育机构及有关项目的领导者近日前往中国,参观考察了中国的一些学校,他们想要找到其中的秘密——为什么上海的公立小学能够在2009年的国际学生测评项目(PISA)考试中独占鳌头。这个测评项目对65个国家的15岁学生的能力进行测评,考察他们对于数学、科学和阅读能力的掌握。他说:“我们考察了上海蔷薇小学。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这所小学共有754名学生,59名老师。访问之后,我觉得我找到了那个秘密。”

        托马斯称,当你坐进蔷薇小学的教室,跟学校校长和老师见了面,你会发现,他们特别强调那些造就优质学校的根本原则。这些根本原则想要在整个教育系统里持续地推广非常有难度。但他们的措施是:下大决心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在职业上不断发展,在小朋友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学校领导坚持以最高标准要求学校,并且营造出重视教育、尊重老师的学校文化。

        托马斯指出,上海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就在于许多学校在更多的时间里执行这些基本原则。蔷薇小学校长沈珺见证了学校由差变好的转变。考虑到40%的学生都是没有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沈校长说,学校老师每周有70%的时间用在教学上,30%的时间用在发展教学技能和备课上。而这个比例比一所典型的美国学校要高得多。

        腾蛟是蔷薇小学26岁的英语老师。学校早上8点35分上课,下午4点30分放学,一般每天会安排3节35分钟的课程。滕老师备课非常仔细,没有浪费任何时间。腾老师一天里剩下的时间会用来备课,接受网上培训,请其他老师听自己的课,指出需要提高的地方,并且观看特级教师是怎么上课的。他说,教育专家会告诉你,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方法很多,控制班级规模,采用高科技,控制上学的时间。但是最重要的是给老师时间来相互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观摩最好的教学过程,并对所教授课程加深认识和理解,这比任何一项投资的回报都要大。滕老师说,他的工作还包括了“家长培训”。每个学期家长会来学校三到五次,学习电脑技能,从而更好地帮助自己的子女完成作业,并在网上学习。另一位英语老师、29岁的克里斯蒂娜·鲍说,她每个礼拜都尝试着给所有学生家长打电话或者网上聊天,让他们清楚孩子的学习情况。她说,“我会告诉家长,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如果学生表现不太好,千万不要打小孩。”

        文章说,安德里亚斯·施雷彻是国际学生测评项目的负责人。他说,2003年上海的教育系统还是非常“普通”的,“但是十年后,上海的教育系统已经在世界领先,同时极大程度上缩小了学校之间的差别。”他也认为,进步背后的原因是,在中国最好的学校里,老师很大的一部分时间用在同事之间的相互学习,进行个人职业发展。而在美国,老师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教学。在上海,“整个教育系统有本事把原来一般的老师,变成非常有工作效率的老师,再把最好的老师派到最具有挑战性的课堂上去。”

        文章最后强调,中国也有很多一般的学校,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通过坚持那些中美教育者都明白且肯定会奏效的基本原则,上海用10年时间,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一些学生已经在阅读、科学和数学技能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他们在坚持基本原则方面相当系统,义无反顾。

        (本报华盛顿10月27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王传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