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

    俞正声、吴伯雄出席并发表演讲

    《 光明日报 》( 2013年10月27日   03 版)

        新华社南宁10月26日电(记者赵博、顾瑞珍、熊红明)以“扩大交流合作,共同振兴中华”为主题的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26日上午在广西南宁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演讲。

        俞正声代表中共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说,过去五年多来,两岸关系开辟出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持既定的大政方针,坚定不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满怀信心同台湾同胞携手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努力拓展新局面、开辟新前景,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不断取得新成就,造福两岸同胞,造福中华民族。

        俞正声表示,深化交流合作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两岸同胞共同致力振兴中华的必然要求。俞正声就扩大和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提出四点意见:

        一是加强两岸科技交流合作,蓄积民族振兴的创新动能。加快构建两岸科技交流合作的常态化机制,尽早签署两岸科技交流合作协议;加强两岸科技合作的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两岸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着力点,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形成合作机制,增强两岸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深化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夯实民族振兴的经济基础。开展两岸经济领域高层次对话和协调,进一步充分发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内经济合作委员会的功能;加快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商谈进程,提高经济合作制度化水平;大力推进两岸产业合作,扩大双向投资;进一步相互开放金融市场,着力加强金融合作。

        三是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凝聚民族振兴的精神力量。面向两岸基层民众,更多地举办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共同发展,让中华文化焕发时代光彩;及早启动商签两岸文化领域交流合作协议;努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

        四是密切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培育民族振兴的人才资源。尽快商签教育交流合作协议;鼓励两岸各级各类学校密切交往;发展国学教育交流,促进两岸青少年学生共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对相互招收的学生,两岸各有关方面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积极鼓励两岸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不断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振兴中华增添新生力量。

        吴伯雄在演讲中阐述了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科技合作和文化教育交流的意见。他表示,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一直在两岸交流与合作中扮演着政策先驱的重要角色。论坛创办以来达成的多项重大结论与共识,使两岸人民获得极大福祉。要让论坛越办越好,继续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贡献。增进两岸政治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大迈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写下更辉煌的历史篇章。

        开幕式由中共中央台办主任张志军和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共同主持。张志军在开幕词中表示,自去年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以来,两岸政治互信得到增强,各领域交流合作持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保持良好势头。本届论坛旨在扩大深化两岸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实现两岸共同发展繁荣,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林丰正宣读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贺词。连战表示,本届论坛的主题已经为两岸下阶段合作领域指出了方向。展望未来,我们要发挥中华民族智慧,发展更具建设性的两岸关系,互利融合,振兴中华,开创中华民族辉煌的新时代。

        本届论坛由中共中央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与会人士将在两天会期里围绕推进两岸经济科技合作、加强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深化两岸教育交流合作三个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国共两党及台湾亲民党、新党、无党团结联盟等党派和团体的代表人士,两岸有关部门和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界代表人士、专家学者共350多人出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