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青岛胶东镇前店口村,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梨园——“阿里郎梨园”。国庆长假,正值梨园丰收,根本不用打广告,远客近邻慕名而来,挤爆了梨园西侧的小道,短短几天,800吨梨就被一抢而空。
从种人参到种梨
“去地里浇点水,旱了快50天了。”记者去采访时,姜得千刚从梨园赶回来。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格子衬衫,裤腿挽起,帆布鞋上沾满泥巴,汉语说得还算流利。初次见面,几乎看不出他和当地村民有啥两样,但他确实是个土生土长的韩国人。
姜得千对记者说,2003年,他看到胶州当地政府来韩国招商引资,当时就萌生了“去中国闯荡一番”的想法。初到胶州,本来想干老本行种人参,没想到这里的土壤不适合,想来想去,他最终决定种梨树,前后投资1000万元,在前店口村承包了400多亩农田,这一干就是10年。
因为梨树小,产量少,姜得千经营的梨园到第九年才勉强保本。年轻时在韩国种人参赚的钱,全都投在梨园里,也因此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但他说:“我已经开始干了,就得干到底。”
每一枚果实都像自己的孩子
姜得千每天都在辛勤工作,早上5点起床,晚上11点休息,日复一日。从栽植到肥水管理,从授粉到病虫防治,从疏花疏果到果实套袋,在他看来,每一枚果实都像自己的孩子。
“你的梨到底哪好啊,这么多人买?”记者问姜得千。他笑着说,首先是品种好,梨园现有五个品种:新高、水晶、园黄、华山、黄金,都是他从韩国嫁接过来的。其次是土壤好,胶州的这片梨园属于黑土土质,产的梨肉里一点渣子都没有。最后就是梨园全部使用有机肥,很少使用农药,梨肉细脆、鲜美多汁。
姜得千之所以给自己的梨园起名“阿里郎”,是为了表达对故乡文化的一种尊重和想念。因为在韩语里,“阿里”是好看的意思,“阿里郎”也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
“今年梨园的总产量800多吨,利润100多万元,明年总产量会达到1000吨,收入会越来越高。”姜得千说,“这里人好环境也好,当地政府和周围邻居们对我都很好。”谈到未来,姜得千打算除了销售鲜梨外,还想每年都举办一个采摘节,来推广他的韩国梨。(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黄雅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