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四个机制”

    作者:高 地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26日 11版)

        贯彻落实“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质上就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观念体系、知识体系向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信仰追求和自觉行动有效转化。实现这一转化,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机制,增强人们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此,要以利益互动为前提,以传播认同为重点,以实践转化为目标,以反馈调节为保障,妥善处理个体与社会、自觉与传播、认识与实践、达标与优化的相互关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被人民群众“熟知于心、践之于行”。

     

        利益互动机制。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密切相关。”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由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所构成的利益共同体。在阶级社会,这种利益共同体因不同利益主体间的阶级立场的根本差异,不可避免地陷入无休止的矛盾和冲突之中,并最终宣告解体。但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人民当家做主基础上的利益共同体消灭了阶级对抗的现实基础,从根本上确保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协调共进和相得益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这种利益共同体的集中反映,构成了个人、集体、国家和谐共处、协同发展的精神纽带。准确把握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互动关系,不断增进个人、群体与国家的利益认同,是人们接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基础。为此,就要着力调节共同利益、公共利益与基本利益的相互关系,使共同利益寻求和公共利益培育及时转化为基本利益的增进,成为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坚实保障,从而创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的个体条件。

     

        传播认同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和凝练性不能完全替代其接受的有效性,相反只有通过广泛有效的社会传播,才能最终成为人们的内在精神追求和外在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主要由传播内容、传播者和传播方式、接收者等要素构成。从传播内容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凝练性需要进一步阐释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度解读“三个倡导”“24字”的深刻内涵,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话语体系上的重新编码,努力实现其由国家话语向个体话语、由政治话语向生活话语的有效转化。从传播者和传播形式来看,核心价值观传播进入了“所有人向所有人”的视觉化、社会化时代,打破了原有的抽象、线性的传播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投入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的新兴媒体建设,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媒体公信力,充分发挥新媒体透明度高、传播力强、覆盖面广的独特优势,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渠道和途径。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接收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的主体。群众利益诉求的多元性客观上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路径和模式的多样化。

     

        实践转化机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观念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化的中介和主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引导群众在鲜活的社会实践中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推动其丰富发展。具体来说,要通过努力创建公正合理的民生环境,向人民群众提供丰富优质的民生资源,妥善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民生问题,使人民现实而公平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民生改善,使他们在“生存型民生”向“发展型民生”的跃进中认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奠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转化的现实基础。要按照“可信、可亲、可敬、可学”原则,探索构建“民众发掘、国家引导、心灵共鸣”的先进典型挖掘和宣传方式,通过发掘群众生产生活一线涌现出来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生活化”“接地气”的示范效应,引导群众将典型学习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自觉追求,努力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自觉践行者。

     

        反馈优化机制。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认同并非一个单维、线性的流程式结构,而是通过一定的传播路径达至人民群众的价值传递,再经优化反馈的循环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据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反馈,确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化标准和策略。评价是反馈优化机制实施的中心环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要统筹效果评价、要素评价与环节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整个培育践行进行适时调节。要构建科学的评价方法体系,综合运用定性分析与量化评定等方法,全面把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效果;要搭建动态检测平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培育模式进行多方位、全程化的监控预警;要把握各要素、各环节间的反馈关系,根据反馈结果进行调节与修正,优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机制。“由谁主导”是反馈优化机制实施的重要问题。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馈调节机制的主导者主要包括党、国家、政府及各级行政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社会群体中起决策作用的组织和个人等,这些主导者的决策质量和方向直接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的效果,而决策主体的多样化、分散化不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合保障。因此,要探索构建“一体化运行、专业化推进”的培育和践行合力保障体系,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大众媒体等多方共同协作、相互联动的运行机制。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