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86个县市区中有58个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省各个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达到43%,农林、师范和医学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高达50%以上,特困学生比例达到15%左右。如何资助这些孩子读大学呢?
农村学生多、少数民族学生多、贫困生多,这“三多”是甘肃省大部分高校显著的生源结构特点。
政协委员在视察中体会到,对贫困学子多的地区,资助学子上学要有特殊政策。
国家已经制定的贫困学生上学资助政策,对西部地区资助面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助学金明显对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但从实际情况看,目前的政策还不能满足西部地区的需求。“国家确定我省的资助面只有在校学生的30%,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现在,一些学校只能通过降低国家助学金的标准,扩大资助面,或采取轮流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办法,减少工作中的矛盾。”甘肃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周亚夫疾呼,“强烈希望国家的资助政策能够更多地向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扩大贫困学生的资助面。”
“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应该充分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完善差异化政策,将资助面与贫困面挂钩,甚至可针对连片扶贫开发地区制定特殊资助政策,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需求。”全国妇联副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副校长唐晓青委员这样表示。
“随着民生建设领域对资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人民群众所期待的教育发展与财政资金紧张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学生资助面临的资金制约也会越来越突出。因此,除了政策的倾斜外,我们更应该考虑探索学生资助的新方式新手段,尽可能拓宽资助资金来源。”视察团副团长、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刘家强建议,可以考虑充分挖掘社会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决定用“风险补偿金的返还”解决贫困生上学难的问题。也就是说,政府可以通过贷款形式资助学生上学,无力还贷的可由国家银行返还“风险补偿金”给各县市区,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风险补偿金的返还,是政协委员在视察中各地反映比较集中也比较强烈的一个问题。
委员了解到,自2007年以来,高校学生资助经费投入不断增加,资助力度不断加强,基本满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的需要,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的目标。但是,对于财政本来就十分困难的市县政府,多一个学子上学,就要多一份资助,要承担那么大的开支,财政压力越来越大。
甘肃遇到的困难是,“贷款办理和催收都需要走村入户‘一对一’服务,日常办公、交通和通讯开支很大。”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咸辉坦诚地说,“按照甘肃省教育厅与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签订的协议,风险补偿金用于防止贷款风险,并根据实际风险控制情况,返还给各县市区。但到目前为此,国家开发银行还没有开始使用风险补偿金。这就导致我省部分县市区出现了无法处理死亡学生贷款的问题,也无法延长个别特别困难家庭贷款学生的还贷期限。”助学贷款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甘肃省各级政府财力有限,无法为贷款管理提供专项经费,仅靠县级教育部门从十分有限的行政经费中支出贷款管理费用,加重了负担,也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视察团副团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委员建议,尽快出台风险补偿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同时也希望在制定管理办法过程中,能综合考虑银行风险覆盖、资助中心建设、促进贫困学生就业创业等问题,以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提出,“还应完善资助管理体系,对各类资助资金进行整合,做到合理配置、优势互补,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作用。”
李文娅是甘肃庆阳市西峰区温泉乡新桥村父母双亡的女孩,考上大学后,因为家境困难,喜事变成了愁事,但很快愁事又变成了喜事。她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个靠三个姑姑轮流照顾的女孩,在姑姑家破旧的宅子里见到了国家开发银行的老行长、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带领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到甘肃省,就“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专题视察指导。
在视察调研过程中他说,要“尽可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有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全国政协将充分发挥作用,积极搭建沟通平台,使政协各界别的有关专家和专业人才能够面对面地与政府、教育部门互相交换意见。通过交流,把此次视察中听到的呼声和诉求,向主管部门积极反映,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让更多的贫困学生从中受益,促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