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时

    怎样管好用好科技资金?

    ——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25日 06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财政科技资金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一直备受各界关注。

     

        7年2.42万亿元,研发投入占GDP达到1.98%——财政部部长楼继伟22日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的报告时透露了这样一组数字。他坦言,我国财政科技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存在诸多问题。

     

        为完善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工作,充分发挥财政科技资金在支持科研活动、引导社会投入方面的作用,24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国务院关于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的报告进行了专题询问。

     

        10位常委委员分别就有效解决经济与科技相互脱节问题、进一步提高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和审核的科学性问题、如何防止违规使用科研经费问题、如何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多头管理”“多头申报”等科技重复问题等提出询问、发表意见。

     

        来自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负责人对询问内容一一客观解答,回应了社会的普遍关切。

     

    强化科研项目经费的法人负责制

     

        在询问中,许为钢委员开门见山地指出,目前存在着某些不按科研活动规律和科学研究特点进行项目资金监管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科研工作围着资金使用办法转,影响了资金使用效果和工作效率。

     

        “比如单笔使用费用超过800元以上就要向财政管理部门进行网上申报,这个过程一般要经过研究所、研究院、财政主管部门三次审批,一个星期才能批复下来,影响了科学研究的连续性。”许为钢委员认为,科学研究具有很大的探索性,在进行一项科学研究之前难以像工厂生产一批成熟产品一样,将支出预算得十分准确。另外,项目预算中间接费用比例定得偏低,不能完全弥补项目承担单位所消耗的管理和运行成本。

     

        “我想询问的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科研项目资金监管的科学性,为科研任务完成提供更好的资金监管保证?”许为钢委员的询问道出了众多科研人员的心声。

     

        对此,楼继伟回答,经费管理使用由课题组负责的确有很多弊端,应强化科研项目经费的法人负责制。“如何探索进一步调整,使这些控制更为合理,给法人单位更多管理方面的权限,是我们下一步要继续研究的内容。”

     

        “法人责任体现在编制预算时提供的服务,体现在实施预算中的监管,体现在调整预算中的快速核准,体现在对单位人员的信用管理。”科技部部长万钢补充回答说,从科研经费中获得的收入不应该成为科研人员收入的主要来源。下一步,科技部将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来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

     

    由政府管理向社会共管转变

     

        前不久,万钢对科研经费乱象表示“愤怒”“痛心”“错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严以新委员询问的内容就紧扣如何防止科研项目和经费使用中的违规行为和腐败现象。

     

        “科研项目经费与从事研究人员的灰色收入关联太密切,不仅使科研人员将不少精力花费在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上,也容易产生学术腐败。如何采取措施,减少乃至切断科研经费与灰色收入的关系,保证科研人员有合理稳定的收入,将个人的科研经费投入到完成科研项目上来?”严以新委员问道。

     

        针对该问题,万钢表示,目前,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和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加强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改革的措施,实现各部门科研立项、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信息共享。

     

        “我们认识到,现有的科技经费使用监督管理不到位,反映了我国科技经费管理制度与全社会科技投入快速增长的现状不适应,与科技创新发展的规律不适应,因此管理的思路和方式必须转变。也就是说,要从主要由政府管理向社会共管的方向转变。”万钢说,下一步,科技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着力构建由管理部门、承担单位、科研人员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同时自觉地接受社会监督。

     

        万钢坦言,他也希望科研人员创造的成果能够尽快地变成社会现实的生产力,也为个人创造一定的收益。“企业目前已在技术交易市场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我们怎样解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将来科研成果的处置权和分配权,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的成果能够转化出来,在这方面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也希望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将建立国家科技信息系统避免科技重复

     

        作为一名医学科技工作者,姒健敏委员对科技重复问题最为关注。他说,报告中多处提到“科技重复”现象。“请问科技部将如何具体对待这个问题,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入和浪费?”姒健敏委员询问道。

     

        “我们主要是通过技术手段查重,然后请同行专家评审。”万钢表示,目前社会上反映较多的所谓“科技重复”项目,主要是指同一个团队在同一个时间段对不同的科技计划提出了一个目标相似而又处于同一研发阶段的项目申报。从2010年开始,科技部从“973”“863”和科技支撑项目当中查重,之后又拓展到重大专项和行业专项。

     

        “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取消某一个项目,而是寻找一个最适合研发阶段的项目给予支持。同一个项目不能在各种领域支持,也不便于考核。我们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跨部门的国家科技信息系统和国家科技报告系统,并把它公开,以此避免重复部署。”万钢说。(本报记者 殷 泓)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