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学术前沿

    产业融合提升城市价值

    马勇 《 光明日报 》( 2013年10月24日   16 版)
    万达集团第63个万达广场在郑州开业。 CFP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好时机,各城市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进程中纷纷选择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突破口。

        文化与城市有着密切的关联,每个城市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如丽江的纳西东巴文化,西安的汉唐文化。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产业的大发展,更是文化的大发展。文化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它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沉淀,最后凝练出城市的一种或某几种主要的文化类型,从而突出了城市的文化价值。丽江的文化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着力突出纳西文化与东巴文化,打造了一批在市场上极富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如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并形成了一批反映丽江文化的大型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如《印象·丽江》《丽水金沙》和《纳西古乐》。文化旅游产业不仅加快了丽江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在国内外树立了丽江的城市形象,彰显了城市文化内涵。

        西安是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文化积淀丰富,它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确立了以曲江新区为文化产业发展龙头。它以大唐文化为核心,以建设文化、旅游、生态为特色的国际化城市示范新区为目标,以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为突破,以政策支持为保障,形成了一批大型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如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唐代艺术博物馆等,同时也带动了西安科教文化、商务会展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西安产业转型升级,更是进一步确立了它大唐文化的城市名片。

        城市品牌价值的塑造主要表现在城市宜游、宜居、宜商的程度上。

        宜游是城市品牌价值的基本特征,现代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突破了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单独发展的关联,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充分盘活城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存量,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优化产业结构,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因而其宜游程度有较大提升。

        城市品牌价值的核心体现就是宜居,宜居反映出城市整体的人居环境与基本公共服务。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各级政府主抓的新兴产业,它的发展不仅是文化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更多的是通过产业关联带动效益促进相关行业如地产、金融、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它也能提升区域市政、交通、园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

        宜商是城市品牌价值的经济彰显,它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投资价值。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国家确立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它在资源利用、土地集约、产业优化上有着其他产业不能比拟的优势,因而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保障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文化旅游产业对于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因而它更易于创造全国品牌来提升城市的形象。杭州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突出“休闲之都”的城市品牌定位,从2003年免费开放西湖,到之后的西溪湿地保护和运河综合保护工程,以及杭州休闲世界博览园的建设,杭州始终在塑造休闲城市的品牌。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国家扶持的重点产业之一,在财税、土地等政策上都有较大的优惠,它能极大地减轻资本沉淀,提升资本边际产出。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转变城市发展质量,提升城市投资的资本价值。城市资本价值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城市土地资本价值的提升,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对于土地的利用较为集约、高效,如万达集团投资的武汉中央文化区,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到了340万平方米,同时它也聚集了近500亿元的投资资本。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城市中,文化旅游产业无疑是推动城市价值提升的主要动力。第二,城市物业资本价值的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往往能为城市集聚人气、商气、名气,而物业资本价值的增值就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上。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的投入与运营在初期通过吸引人流提升项目区位的物业价值,将生地变成熟地,而后通过发展衍生产品获得增值利润,同时它也将带动整个区域其他产业业态的发展。因此,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能盘活城市资源,同时也能提升城市资本价值,吸引资本流入。

        (作者为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