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与“福”同音

    郭宗忠 (北京) 《 光明日报 》( 2013年10月18日   16 版)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生活习惯,也有其独特的民俗语言。如果一个人一辈子身在其中,也许感受不到那种魅力;只有到了异乡,你才知道乡音原来就是你个人生存的根基和烙印,是你一生的文化符号。

        就说我自己吧,祖先是清朝末年从山西洪洞到山东开当铺的,经过了百多年山东水土的浸润与洗礼,但三晋乡音依然难改。我的口音中有祖先遗存下来的语气、语感、语调,以及那黄土的厚实生硬与呛人的味道,齐鲁的水土没有将它们全部改变,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不再那么纯正。

        记得还在军艺读书时,知名作家李存葆当了我们的副院长,每次他在主席台上,我都感觉他如坐针毡。作为一个作家,也许只有文字的世界才是他的家园,让他众目睽睽之下读一些表彰以及颁布的规章条令,倒有了一种尴尬。他的五莲乡音只字不改,我这个山东人边听边猜也仅能听懂三成,更别说其他人了。不是他不想改,吃煎饼就大葱,和黄牛黑牛相依为伴的少年经历,如同他的乡音一样,是永远抹不去的。

        曾去山西武乡采风,听到了《武乡琴书》,那味道可以说余音绕梁,直把我们这些所谓的文化人染在那种掏心撕肺的悲情与缠绵里。姜君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录下了唱段,花一个通宵把唱词一个字一个字听出来,短信发给大家,那唱词与唱腔合起来的滋味,更让我们咂摸了一路。而一个来自山西的纯正晋人,还是挑出了许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差错,那复原了的唱词里才真正藏着他们当地琴书独有的灵魂。

        每次回到老家,侄子侄女们还是一声声叫着我“福”,其实那是“叔”。在我们当地,不仅仅把“叔”叫做“福”,还把“树”以及“书”“鼠”等等也叫做“福”,这是为了去除“叔”“树”“书”“鼠”与“输”同音的晦气。一辈辈这样口耳相传,听起来有种来自骨子里的舒坦。

        当祖先在一个地域立住脚,却无力和自然界抗争的时候,也许语言与巫术有了联姻的机会,对抗着外来的变数。每一个地方不同的乡音里,隐含的永远是一份祈祷和祝福——因为人们相信:一切,与“福”同音。(作者为媒体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