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承载使命 任重道远

    ——写在中国工会十六大开幕之际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17日 03版)

        中国工人阶级从登上政治舞台的那一历史时刻起,就紧跟中国共产党的步伐,始终站在时代最前列,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创造了难以磨灭的功绩。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工运理论,为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深切关怀,寄予厚望

     

        今年“五一”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亲切看望全国劳动模范代表,与大家同庆“五一”节、共话中国梦,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在工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生动体现。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地位,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模代表座谈时,作了上述重要讲话。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功绩和地位作用,同时深刻阐述了中国工会的使命与责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政策方针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进入新时期,党中央始终高度关注和维护广大职工和劳动者的利益,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形势和劳动关系,不断作出新的决断,并且率先垂范。据统计,过去5年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帮扶困难职工、农民工和补助全国困难劳模的支出就达到了53.3亿元。党和政府真正把关怀与温暖送到了广大职工的心坎上,势必进一步坚定工人阶级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宏伟力量。

     

    执着探索,勇于创新

     

        工会工作10年来的最大成就,就是积极探索并坚持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探索形成的。这条道路是我们党关于新时期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历届工会领导和广大工会干部的心血和智慧。

     

        党中央高度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今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反映了中国工会的性质和特点,是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证。要始终坚持这条道路,不断拓展这条道路,努力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工会顺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职工日益强烈而迫切的权益诉求,与时俱进地开拓、创新工会工作思路,在2001年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写入修改后的《工会法》,由此揭开了工会维权工作的新篇章。

     

        维权增强了工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截至2012年底,全国建立基层工会组织266.5万个,覆盖企事业机关单位616.67万家,全国会员总数达到2.93亿人;与此同时,全国共签订工资集体合同122.9万份,覆盖企业308.1万家,覆盖职工15029.5万人。

     

    推动立法,履行职责

     

        使劳动者权益拥有完善的法律保障,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在推动劳动立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随着新《工会法》的出台、《劳动法》的实施以及一系列劳动法规的制定,工会逐步走上依法维权的道路。

     

        10年来,全国总工会推动和参与制定、修改了《破产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公司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120多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各地工会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达到了1261件。《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和修正过程,就是中国工会推动完善社会主义劳动法律的一个生动缩影。起草《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修正案)》期间,共收到了75万余条建议和意见,大多数来自职工群众和各级工会组织,其数量创造了“立法之最”,史无前例地彰显了职工和工会的力量。

     

        2006年,全国总工会十四届十一次主席团会议鲜明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要求工会“主动、依法、科学维权”。2011年,全国总工会又进一步明确“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劳动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法制支撑”。

     

        各级工会抓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利契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会参与立法的模式和制度机制,使新世纪以来的劳动立法步入了快行道,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丰富和发展。在推动劳动法律法规发挥作用和履行监督职责方面,特别是配合、参与人大和政协开展执法检查、专项监察等活动中,各级工会组织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工会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是日益迫切的时代要求,同时成为了工会职责的应有之义。

     

        当前,工运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实现党的十八大确立的目标任务,让职工群众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获得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享有更加充分的社会保障,享有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享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承载的庄严使命。(本报记者 王燕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