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户外运动,在付出自己的体力和毅力的同时,也能发挥自己的号召力为公益项目筹集善款,这样的慈善活动你愿意参加吗?
近日,一场名为“挑战八小时”的慈善徒步越野赛在金山岭长城举行,1200余人为爱徒步,为爱挑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山地马拉松赛”。
为爱,挑战自我
“挑战八小时”活动的组织方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回忆起他在香港的求学经历时,曾说:“那时,每到周末,导师就请我们徒步,走毅行者的路线。大街上经常能看到公益组织贴出徒步慈善赛的海报,几小时走完多少公里,报名的人还挺多。在内地这是一个新鲜的公益产品,但在香港,徒步已成为健身和公益相结合的文化,市民们都很喜欢。”
涂猛介绍说,将徒步挑战赛与公益相结合,参与者不直接面对受益人,而是面对捐赠人。在倡导参赛者挑战自我体能的同时,为公益项目筹集善款,用完成赛事的毅力和坚持,感染身边的人支持和参与公益。
此次“挑战八小时”活动所有报名参加者都将面临双重挑战。一是筹款能力的挑战:在报名时须筹集并交纳一定额度的捐款,方能参赛;二是体能的挑战:现场比赛环节分为40—50公里(专业路线)、20—30公里(体验路线)、10—15公里(亲子路线),分别要求参赛者在8小时以内走完全程,可以选择以4人团队、家庭组和个人多种形式参加,采用电子计时芯片记录比赛成绩,挑战自己的体能。
截至9月26日,此次“挑战八小时”活动共收到捐款73万余元。而参赛者在完成赛事后至10月底,还能继续向身边的亲友劝募。据了解,今年“挑战八小时”活动所筹集的善款,将帮助四川雅安、河北、云南乡村小学开展“希望工程快乐阅读”活动。
劝募,突破观念限制
爱好户外运动的王女士在户外用品商店了解到“挑战八小时”这个活动,马上就报名参加了。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这种比赛,也是第一次劝募。报名参加比赛之后,王女士精心编辑了一条短信,清晰地描述了自己参加的活动,并附上了个人的劝募链接,发到了微信群里面。
在劝募的几天时间里,她碰到过那种二话不说力挺她的朋友,直接捐几百块。当然,她也受到过朋友的质疑。王女士认为,会有这种态度,可能是朋友们对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了解。但是这毕竟是少数,不少朋友看到她发的短信之后就立即捐了款给她,因为他们相信王女士会完成43.9公里的比赛,他们也经常看到她在微信上发的户外运动时的照片,他们相信她,也相信公益。
为便于公众劝募筹款,主办方特别在活动官网上为报名者设置了便捷的劝募通道,只要报名者登录官方网站注册个人用户信息,并走完报名流程,系统就会为其生成一个个人专属劝募页面,报名者可把劝募页面里的劝募链接发给亲朋好友,发动更多的人捐款赞助自己参赛。所有捐款均进入中国青基会指定账户,并且每一笔捐款都会在报名者的个人用户信息里及时显现出来。这一全新的捐款劝募流程,体现了主办方对善款管理的公开、透明和高效。
报名参加了家庭组比赛的朱先生专门给他五岁的孩子找了一个小箱子,让他去小区里劝募。大家看到可爱的孩子为公益事业“奔走”,也觉得很有意思,纷纷解囊。朱先生认为,让孩子从小接触公益非常有必要和意义,让孩子自己去劝募,也锻炼了他的人际交往能力。
“挑战八小时”官网显示,报名者中有20%的人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劝募,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劝募效果。
但是主办方也坦言,不管是慈善徒步赛还是劝募,对于公众来说还比较陌生,很多参赛者都是自己掏钱凑足了最低捐款额度参加的比赛。毕竟对于中国人来说,开口向人要钱要突破观念的限制。
涂猛说,公益的本质是影响更多人,如果你使用劝募的方式,会影响到身边的人。但劝募是自愿的,并不强求,也可以一次性捐款。这样的活动在中国大陆还处于观念培育阶段,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本报记者 张 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