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饮食文化·COOKING CULTURE

    瑞士美食:奶酪火锅

    李盛明 《 光明日报 》( 2013年10月14日   12 版)

        如果要说瑞士有什么美食的话,那一定首推奶酪火锅。这道美食不仅仅是醇香美味、久负盛名,更重要的是它使用了西餐中很少见的中国吃法,翻译成“火锅”可以说既形象又贴切。

        传统的西餐菜肴在分餐制的要求下,每个食客都须优雅并拘谨地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敢越雷池半步,与此不同,瑞士人在吃奶酪火锅时,会像中国人吃中国火锅一样热情围坐,在共享一锅佳肴的同时侃侃而谈。你可以想象,在秋风萧瑟的傍晚,或是大雪纷飞的午后,约上三五好友与家人一起围坐在古旧石屋的落地窗前,看着白色的奶酪在五彩缤纷的陶瓷锅中慢慢溶化起泡,嗅着白葡萄酒与芝士缓缓交汇而产生的奇香,拿着特制长叉把小块面包浸入锅中翻搅至蘸满奶酪然后拉出奶丝,这是怎样一幅温馨又暖人的画面。

        人们通常在寒冷的季节吃奶酪火锅,这是有其地理气候原因的。瑞士长期以来都是一个高山上的严寒国家,山民们在漫长的冬季里难以出行并觅食,因此才发明了奶酪火锅这种高热量美食并将其发扬光大。特别是,瑞士本身就盛产奶酪,这里最为有名的Gruyère和Emmental,既是奶酪的名字也是城市的名字。如果你看过动画片《猫和老鼠》的话,就应该记得里面的重要道具——带气孔的大奶酪,那其实就是瑞士有名的Emmental。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瑞士奶酪的美味其实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与中国的火锅类似,瑞士的奶酪火锅有几个重要的特点——简单、多变、美味。简单是指做法并不复杂,任何人都可以在家里完成,只需在用蒜擦过的瓷锅中加入白葡萄酒加热,煮沸后放入奶酪条直至奶酪慢慢溶化,然后就可以整锅移上餐桌了。在桌上,把瓷锅架在一个小酒精炉上,小火保持瓷锅的温度,最后大家一起用面包蘸着奶酪就可以食用了。多变是指奶酪火锅很容易根据个人的喜好做些简单改变,比如主要食材奶酪就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可以搭配,此外,还有不少人用土豆和肉来代替面包蘸奶酪吃。这就像中国的火锅一样,爱吃什么就涮什么,每个人在这道菜里都很容易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美味这一点则需各位食客自行评判了。对于不爱奶制品的人士,这道菜简直让人难以接受,连闻都闻不得;然而,喜爱奶酪的美食家们一定是大爱这道菜,吃后必然赞不绝口,惊叫连连。

        虽然对于许多国人来讲,奶酪本身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西方食物,但实际上说到奶酪火锅很少有人会提及——这原本是一道穷人菜。与中国的许多美食一样,人们最开始都是出于贫穷和节约的需要,才选用动物内脏和腐坏的东西作为食材烹饪的,不想却意外地成就了一道绝世名菜。这种普遍性其实说明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老百姓才是美食王国的真正实践者和缔造者。奶酪火锅的最初发明正是因为一些食材放了太久快要不能吃了,人们舍不得扔又不想浪费才想方设法地烹调。比如,这里使用的奶酪可以是很陈旧变硬的奶酪,而面包则可以用干到无法再单纯食用的白面包,至于之前提到的白葡萄酒也仅仅是餐酒,根本不必选用上等干白来喧宾守主。所以,奶酪火锅是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的美食版演绎。在天气渐渐变凉的十月,如果你有幸来瑞士的话,请一定要记得品尝这道“穷人菜”。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李盛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