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读城脚步

    放眼洛阳城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13日 10版)
    农家烙饼
    微雕制作
    豆腐作坊
    烙画工艺
    老君山上千人宴
    大唐官窑博物馆的牡丹瓷

        听很多人说起过洛阳,知道这个位于河南省西部的城市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知道牡丹在这里开得繁荣绚烂,但我真正面对她的时候,居然有些拘谨。我细细地搜寻,慢慢发现,洛阳之美,在其历史深厚,也在于生活其中的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他们自然流露的气度使古城延绵着传统的韵味。

        我坐在龙门石窟景区内的椅子上,望着到此一游熙攘的人群,想象着一千多年前,这里从设计师到小小的泥瓦匠上上下下忙碌的情景,正是他们专心致志地接力建造着自己的精神殿堂,他们叮咚的声声斧凿,幻化成如今的声声惊叹!保存完好或已损毁的佛像、拱门、石块、地基,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一千多年前洛阳人的平凡生活。除了他们消失的身影,一切如常。

        洛阳城虽然不大,但街道狭窄弯曲,配上古旧的建筑,别有一番情致。这座城的市民们,对牡丹的热爱体现在世俗情趣里。牡丹首先是可以画出来的,满城可见的牡丹画就可以说明这一点。牡丹还可以雕出来,在关林景区,一位小男孩被微雕师傅的手艺吸引,忍不住凑近了瞪大眼睛观看,微雕师傅稍一欠身,把作品里的花纹展示给小观众。如果我说花之美是可以烧出来的,你可能不信,一走进烙画店铺,你就明白了:烙画师把握着火候和力度,在木片或扇骨上灼烧出精心控制的图案。而看到“牡丹瓷”的时候,我不由佩服起洛阳人来:泥土本是孕育牡丹的基础,而其本身又可以变化成花的形体,经过浴火重生后,洛阳牡丹的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就与泥土彻底融为一体了,这种交融会让你感叹自然的恩惠,它用一种美启发了无数人对于美的遐思。

        说完火,我不由得想到水。吃“洛阳水席”时,我虽然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所有的菜都要做出汤汁来,据说是由于洛阳气候干燥寒冷,百姓多食用汤类以作抵御,但在这一道道汤水之间,我还是单纯地享受到了传承至今的饮食文化所带来的独特口感。

        一座城的历史,就是由平凡人的故事累积。老城墙边,一位修鞋的师傅,用真诚的微笑迎接着来自各地的游客,他对我的镜头不躲不避,笑容就像背后的牡丹花一样绽放。(蒋新军/撰文 郭俊锋/摄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