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特别关注·经济将陷入灾难 宪法将面临危机 政府将失去信任

    债务违约风险冲击美国政治体制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11日 08版)

        提示

     

        面对美国债务违约的可能性,中国、日本等美国国债大客户已经表示严重关切。在美国国内,美国商会和全车制造商协会均致信国会,要求提高债务上限。他们指出,如果不及时提高债务上限,将严重干扰美国脆弱的经济,并对世界产生连锁反应。251家商业机构联署了美国商会的信,他们敦促国会及时采取行动,消除美国政府信用面临的威胁。

     

        随着美国首次债务违约可能性的迫近,美国总统奥巴马9日向国会议员发出邀请,民主党和共和党议员本周内将先后造访白宫,商讨政府预算和债务上限问题。虽然白宫与国会共和党人均表露出妥协意愿,但如何妥协、谁多让一步仍属未知。

     

        此间学者分析指出,白宫和民主党人要求的只涉及重开政府和提升债务上限的“干净”法案几乎没有可能,两党均能保全脸面的备选方案包括:一是下调民主党要求的政府可自由支配开支标准;二是削减税收支出,修改福利与税收标准;三是将奥巴马医改中的个人强制保险内容推迟一年;四是建立两党委员会重新修订奥巴马医改法案。一般的常识使许多人确信,白宫与国会最终会达成妥协,因为美国政府没钱付账单并出现债务违约的情形如同经济“核爆”。

     

        几十年来,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源于世界相信美国信守责任,从不拖欠债务。如果打破这一信任,美国将无法恢复信任,随后将看到股市狂跌,利率飞升,大规模裁员,消费与投资信心重挫,美国和全球经济将被拖入谁都不愿意面对的“未知地带”。面对美国债务违约的可能性,中国、日本等美国国债大客户已经表示严重关切。在美国国内,美国商会和全车制造商协会均致信国会,要求提高债务上限。他们指出,如果不及时提高债务上限,将严重干扰美国脆弱的经济,并对世界产生连锁反应。251家商业机构联署了美国商会的信,他们敦促国会及时采取行动,消除美国政府信用面临的威胁。

     

        不过,此间学者指出,由于美国两党高度敌对,双方达不成妥协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原因在于,共和党新涌现的“茶党”政治新星与普通人的思维不同,他们认为,所谓违约问题只是媒体的“炒作”和白宫的“误导”。美国每年的税收收入是美国债务利息的10倍,即使抵达债务上限,也可以避免债务违约。他们还认为,只有靠国债挣钱的华尔街会受债务违约影响,美国的实体经济不会受到伤害。不增加债务上限,或许反而有利于美国平衡预算。布鲁金斯学会政治学者比尔·加尔斯顿对此评论称,美国当年渡过了古巴导弹危机,是因为多数的领导人认为核战争是不可想象的。当前美国政治僵局中最麻烦的一点是,不少众议员自以为是地认为债务违约并不可怕。

     

        美国金融界警告,如果抵达债务上限,美国可以选择继续偿付债务利息,而忽略社会保险金等其他重要账单,即便如此,美国金融市场和经济将同样面临严重危险,巨大的不确定性将推高借贷成本,导致市场混乱。金融市场已经嗅到危机的味道:美国短期借贷成本8日比7日上升了一倍,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债券市场信号。美国股市8日下跌近160点,与9月18日的全年高点相比,市值缩水6%。

     

        美国一些学者指出,如果两党不能妥协,美国除了可能陷入经济灾难,还将面临宪法危机。随着公众对国家领导层的质疑不断加剧,美国已处于治理危机的边缘。盖洛普9日的民调报告显示,美国公众现在将机能失调的美国政府(包括白宫与国会)视为美国的最大问题,甚至超出了人们对经济与就业前景的担心。报告称,美国公众普遍对政府失去信心,美国国会的支持率现距离历史最低点仅有一个百分点,华盛顿的混乱正导致美国人对经济的信心急剧下滑。比尔·加尔斯顿评论称,225年前,美国政治体制的设计者詹姆斯·麦迪逊曾预言,“开明的政治家并不总是掌握权力”,显示出他对美国政治制度的信心。现在,这一信心正面临考验。

     

        (本报华盛顿10月9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余晓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