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拍摄了经典传世之作《东京物语》,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不可抹去的重要一笔。跨越半个世纪,同为松竹映画的一员,82岁的山田洋次在自己入行50周年以及前辈小津诞辰110周年的重要时刻,完成了这部向经典致敬的《东京家族》,其中有小津的影子,而更多的是山田自己的味道。
电影延续了原作中对日本传统家庭关系重构的深情关注,借故事原有的叙事框架,用山田独特的笔触,为日本的当代社会做了一幅深入浅出的家庭速写,画面清新婉约,明丽动人。影片主要表现了平山周吉夫妇的东京探亲之旅。从乡村到城市,跨越了传统与现代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两代人也因为时代的变化,有了各自对于家庭、事业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影片中的小家庭格局之下,总是隐藏着不同的隐性矛盾,尤其在表现平山与昌次这对父子关系时,新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的直面碰撞比比皆是。然而,一向擅长感怀人生、思慕生命的山田,并不意在展示生活表层,而是用一种通达积极的姿态,穿透表象,在岁月的肌理之间,灌注一种积极、善良的愿望。于是,在影片最后,我们看到了两代人彼此之间达成了和解。面对儿媳纪子,父亲不仅坦言接受昌次的新家庭,也第一次对母亲之外的人敞开心扉,娓娓道出对儿子那份含蓄而深沉的爱。
除却这份“生命的和解”的浓郁人情味,影片还为孤独的生命个体保留了一份关于“未来的希望”。母亲离世之后,父亲独自在天台久久伫望天际,黎明的曙光乍泄,在至亲离世这样悲伤的情绪基调中,山田不忘在灰暗的尽头表现新的希望和出路。而在子女各自返回东京后,独自留守家乡的年迈父亲也坦然接受邻里的照顾,一种新的“家庭模式”呈现在观众面前,生活仍在继续,传统家庭关系在悄无声息中逐渐瓦解。
山田着意展示人世沧桑,但是却并不自说自话,而是用岁月深意与观众对话,引导观众在观影的同时体悟自我的生命形态。片中的母亲富子温婉贤良,善解人意,面对生活有无尽的欢喜愉悦,然而这样一位慈母却毫无征兆地离开了人世。离别之时,片中有很长一个段落展现医院里一家人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悲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风树之悲的温情展示,恰让人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幻灭无常。山田致敬经典的同时,用自己温情的方式关注岁月与人情,这些情感跨越时间、地域,唤起的其实是人类共通的生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