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欧风汉骨 东学西行

    ——追记著名书画家王学仲教授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11日 07版)
    王学仲 资料图片
    徐悲鸿为王学仲题字 资料图片

        10月8日早晨,88岁的当代著名书画家、天津大学教授王学仲与世长辞。

     

        “不要惊动领导、组织和弟子们,不搞封建迷信那一套,不设灵堂,不要吊唁,不接受花篮……”——这是王学仲的遗愿。然而,为了方便各界人士缅怀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天津大学依然在王学仲艺术研究所设立了简朴肃穆的接待站,门口是弟子敬献的对联:“黾园恩泽育桃李,夫子翰墨传后人”。天津画院、天津市文史研究馆、九三学社、天津市文联等单位,及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等,敬献花篮以寄托哀思……

     

        对许多人来说,王学仲去世的消息来得有些突然。因为他病重住院时“封锁了消息”。他的弟子、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唐云来说:“王先生一再叮嘱我们,大家都很忙,谁也不要惊动。”

     

        10月6日,王学仲住进了ICU病房,唐云来和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所长孙国喜前去看望,医院破例允许他们穿上防护服,进到病房。“先生意识还清醒,看到我们来了,用眼神示意我们坐下。虽然说话有些含混,但是我听得出来,先生是说谢谢我们。我摸着先生的手,很暖。”唐云来回忆着,眼睛有些湿润。

     

        王学仲是徐悲鸿的弟子。得悉王学仲去世的消息,徐悲鸿夫人廖静文说:“我一向称其为书画界的‘孤种’,如今他去了,让我万分感伤!”

     

    开辟现代文人画新路径

     

        王学仲曾受业于徐悲鸿、齐白石、吴镜汀、黄宾虹、蒋兆和、叶浅予、容庚等前辈大家。1946年,王学仲投考国立北平艺专,徐悲鸿评审新生作品时,对挂在墙上的几幅作品格外注意,说:“作者夜泊的诗、书、画看去都有些怪,合称‘三怪’如何?”

     

        夜泊者,王学仲也。他少时在家乡研习书画,喜欢唐诗《枫桥夜泊》《夜泊牛渚怀古》,觉得“夜泊”二字很能代表自己的画风、诗情和生活情趣,便以“夜泊”(或“呼延夜泊”)自号。

     

        徐悲鸿对王学仲说:“‘怪’字的含义有贬也有褒,‘扬州八怪’不也是‘怪’吗?你的书画有一些文人画的趣味,但还要下深功夫,形成你个人的风貌。”徐悲鸿挥毫勉励他:“呼延生方在少年,其书得有如是造诣,秉(禀)赋不凡,盖由天授,方之古人,在唐则近于北海,宋则山谷,明则倪文正、王觉斯,而非赵、董世俗之姿可相并论也。”

     

        在大师前辈悉心指导下,王学仲既踵武前贤,又自出机杼,终成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大家。他在绘画、书法、诗文等文艺领域的造诣,远远不止“三怪”了。

     

        20世纪90年代,王学仲创立了“黾学学派”。“黾”为王学仲的号。据王学仲生前介绍,当初父亲为他取号“黾”,典自《诗经》,意为“黾勉鞠瘁,不敢告劳”,这也成为他一生所遵循的信条。

     

        “黾学”可以概括为一画、二合、三怪、四我、五象、六学、七艺。“一画”就是文人画,文人画要以诗书画印为基础;“二合”是指意象合一;“三怪”是“黾学”的美学基础,即诗书画三位一体;“四我”是“黾学”的精神支柱,即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轶出自我、超越时代;“五象”即表象、意象、气象、空象、色象,把佛、道、儒三家的哲学观融合为一体;“六学”包括文学、美学、文艺学、宗教学(经学)、哲学、历史学等;“七艺”即绘画、书法、诗词、治印、雕塑、散文、小说等。

     

        廖静文说:“仅从艺术上论,王学仲的画题材广泛,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卉,均有涉及,并能联系生活,具有生活情趣和时代感,这就打破了传统文人画题材单调的界框。他的作品在造型上采取了多种方法,或夸张,或变异,能驭繁以约,用简练的笔墨,描绘自己的观察所得,并以精心锤炼的手法,表现心中的所感、所思、所示,极富韵味。”

     

        王学仲一生秉持鲜明的艺术思想——“欧风汉骨,东学西行”和“石砚磨成月亮圆”“清灯明月伴清贫”的高尚操守。他将文人画的品文、神韵、情性、义理、学识尽贯注于著述内、诗文间、绘画里和书法中,拓展了传统文人画领域和视野,为现代文人画开辟了新路径。

     

    用民族气派体现爱国情怀

     

        廖静文说:“王学仲的画,最重要的一点,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诗情画意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即含蓄、深沉、恬静、简洁……他在《招我画魂》一文中写道:‘我们每写一个字,画一幅画,都应力求体现民族风格民族气派。’这是多么动人的爱国情怀!”

     

        王学仲曾说:“一个热爱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士,要有几根硬骨头把自己撑起来。我们有责任在海内外大力传播、弘扬推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励民魂,这是中国人的责任。”

     

        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黾园”的一块巨石上,镌刻着“四我庭”三个大字,它们蕴含着王学仲的箴言:“扬我国风,立我国魂,求我时尚,写我怀抱。”

     

        崇尚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王学仲也注重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他除了中国传统风格的水墨作品外,还有很多与西画相结合的艺术创新之作,甚至有很多属于印象派作品。

     

        当很多艺术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时,王学仲却固守心中纯净的艺术圣地。曾有同行问他:“人家都画钱,你怎么还画画呀?”他只是淡然一笑:“人各有志嘛。”多年来,他向各大艺术馆、博物馆捐赠珍藏的名人字画700余件。

     

        2013年是王学仲在天津大学执教的第60个年头。在多年的教书育人中,王学仲不仅教艺术之道,而且教做人之本。他再三叮嘱学生静下心来,潜心做学问,切忌浮躁。“他一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只是一心教书育人,一心吟诗作画。”王学仲的儿媳徐小荣说。

     

        冯骥才说:“中国的艺术界需要拥有巨人气质的人物来支撑,王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的离世是中国乃至世界艺术界的重大损失。让人稍感安慰的是王学仲艺术研究所现在有很多学生。希望他的学生们能够继承王先生的艺术、学术的精神,把先生未竟的事业继承下来、发扬光大!”(本报记者 陈建强 本报通讯员 靳 莹)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