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10月9日电(记者曹继军、颜维琦)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如何实现“一线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记者9日全程跟踪上海自贸区首票试点货物入区进库,记录上海海关试点实施的“先入区、后报关”新型海关监管模式。
中午12时,捷开依(上海)物流有限公司的集装箱货运车辆从上海外高桥港区驶来,抵达自贸区海关卡口。记者注意到,在缓缓驶入专用“快速验放车道”时,货车司机不再像往常一样下车办理通行手续,而是坐在驾驶室里掏出一张提货通知单,将单证上的条形码对准车道上新装的扫描器。“嘀”的一声,左前方电子屏显示红色的“放行”字样,卡口栏杆自动抬起,货车入区驶向公司仓库。
这是一票从韩国蔚山进口的电解铜,货值359万美元,货重499吨。前一天下午,物流公司接到货物即将到港的指令,通过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信息化系统发送了提货申请,不到10分钟就收到系统自动生成的回执。凭借提货通知单回执,企业在货物到达港口、尚未办结海关手续前,就可以直接从港区提箱装货、先行运货进区入库。“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对货物的流转入库时间要求很高。新模式下,企业货物入区通关时间可缩短两至三天,物流成本平均减少10%。”捷开依公司副总经理张耀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