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09日 星期三

    警官村官李建民:为了承诺而奉献

    《 光明日报 》( 2013年10月09日   15 版)

        以前,在庄稼种植方面,新疆伊犁昭苏县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达呼布尔村村民沿袭了古老的种植手段,不仅产量上不去,成本还很高。伊犁州夏特边防派出所副所长李建民在这个村担任警官村官。他反复分析后认为,只有授人以渔,找到穷根,才能从根儿上脱贫。

        在乡党委、村委和所领导的支持下,李建民提议成立村科学种植和养殖两个协会,为群众蹚出一条致富路。种植协会成立时,专家考察后提出更换品种;群众们都害怕有风险,积极性不高。李建民站出来承诺:“亏了我包赔!”

        由于有了承诺,一部分村民打消顾虑,把品种换掉了。为了这句承诺,李建民比种地的群众还上心,请来专家统一规划,然后测土施肥,统一浇水,集中田间作业,就这样,到了丰收时,群众不仅信服了他,也信服了科学,村民们尝到了甜头。

        李建民经过反复调研后又与村委会协商,成立了夏特乡第一个村民科技文化夜校,还开通了农村远程教育致富信息网、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后来,又协调恢复了停办已久的赛马和叼羊活动。有了这些丰富多彩又有意义的文化休闲活动,村民们有了精神寄托,也有地方挣钱了,逐渐地,这个村的责任区工作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不久,李建民发现,由于辖区劳动力过剩,群众常年闲置在家,经常以喝酒、赌博消磨时间。很多群众也想出门打工,但又找不到就业门路。针对这个问题,李建民深入辖区,详细登记辖区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特长和就业意向等信息,建立了待业群众档案。他通过网上查、电话问等形式,积极寻找用人单位。后来,李建民得知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63团、67团棉花种植地急需拾花工,便立即与他们联系,询问所需工人数量及要求,并就拾花价格进行了商谈,组织村民前往当地务工。仅此一项,就为辖区200余名少数民族群众创收50余万元。

        在照顾孤寡老人方面,李建民经常给维吾尔族老人吐尔逊·肉孜带来方块糖、茶叶、冰糖等生活用品,每次都细心地放进老人的橱柜。老人对记者说:“李建民刚刚分配到派出所工作时,第一次到我家走访,就开始帮忙挑水、收拾院子,陪我聊天;逢年过节,他还送来面粉、清油。整整8年了,这份情义我用言语不能表达。亚克西!李建民!”

        “我自己瘫痪多年,身边没子女照顾;是李建民无微不至的照顾,才使我有了生活的勇气。”已是72岁高龄的老人说起李建民,连连竖起大拇指。

        在吐尔逊·肉孜老人家的院子里, 村长阿合买提把记者带到了一垛新修的院墙边。他告诉记者,2012年5月,夏特乡雨水频发,旧院墙倒塌了,李建民为老人拉来5000块砖,还找来了工人,帮助老人建起了这垛新院墙。

        李建民的责任区昭苏县达呼布尔村全村共1563人,由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回族等5个少数民族组成。“这些年来,李警官深入到各族群众中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如今,我们村成了全州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示范村’。”村长阿合买提说。如今,达呼布尔村已连续5年零发案。为了表彰李建民在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中的突出成绩,昭苏县委政法委将达呼布尔村警务室命名为“李建民警务室”。

        由于自己的不懈努力,李建民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2010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2年被公安部表彰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本报记者 任生心 通讯员 陈艾秋)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