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快乐”似乎成了我们社会生活中的热词,神州大地刮起了快乐旋风。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追寻快乐,感受快乐。逢年过节,朋友间要送上“祝你快乐”,平日里,各种以“快乐”命名的娱乐节目也屡见不鲜:“快乐大本营”“快乐女声”“快乐男声”“源来很快乐”等等,不一而足。
人生在世,谁都希望生活得快乐。快乐的人生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旅行。追求快乐本无可厚非,这表明随着我们社会的进步,人们日益关注自我生活的品质。但是仔细想来,快乐问题似乎又不那么简单。我们只有理解了快乐的真谛,才可能拥有真正快乐的人生。
什么是快乐?快乐在其直接性上是指向人的肉体即人的生理官能的。一般而言,肉体驱动了人的各种欲望,而欲望的满足使人获得了快乐。生理快乐无疑也是对人存在之合理性的证明,但这只是初级性的证明。因为在这一层次上还没有厘清人与一般动物的本质区别。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是一种追寻理想与目的的存在,文化哲学家卡西尔认为因为文化才划定了“人性的圆周”,所以在生理官能快乐之上,人还在追求一种更高层面的快乐——包含着幸福的快乐。
人是灵与肉的二重性存在,所以人要在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开掘自己的潜能并确证自己存在的意义。幸福肯定是一种快乐的感受,但是快乐却未必包含着幸福。因为,幸福是人对自身存在的全面性感受,即身体与心灵的和谐。如古希腊哲人伊壁鸠鲁就曾强调“幸福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心灵的无纷扰”。这表明,人在快乐的指向之上还憧憬着心灵的充实。显然,真正的快乐应该发自人的内心世界,即源自心灵的呼唤。
今天,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生活有了实质性提升,我们的物质条件、生理需求获得了极大改善和满足。但是,很多人并没有因为物质生活的改善而获得幸福感,我们的生理也许很快乐,但是我们的心灵却不幸福。这的确发人深思——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我们所渴求的快乐到底意味着什么?
市场经济极大地释放了我们的欲望。曾几何时,当我们的生活从禁欲主义的氛围中解放出来之后,似乎一夜之间就要步入另一个极端——彻头彻尾的物质主义,人们在进行着物质占有与消费的比拼,奏响了“更高、更快、更强”的“逐利进行曲”。
市场经济是一个欲望汇集的巨大磁场,市场的逻辑把人们的各种欲望纠缠在一起,并通过商业机制大张旗鼓地宣示着自己存在的合理性。但问题在于,这种一味的向外追寻不但没有使我们的心灵获得宁静,反而让我们日趋浮躁和不安,幸福指数并没有得到提升。沉湎于官能欲望的快乐都是一种“单向度”快乐,这种快乐因其内涵的单一性必然呈现出边际递减效应。叔本华曾经说过:“人彻底是一个欲望的渊薮。”也许快乐的巅峰接下来便是不幸的渊薮——在本能冲动的一再驱使下,人会不断地产生欲望,欲望意味着欠缺,而欠缺又意味着痛苦。当欲望休止时,又会感到寂寞和无聊……
拥有宁静致远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生命才能最终归于统一和谐,才能不断有幸福的高峰体验,才能处在深深的快乐之中。在追逐名利、欲望和物质之时,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们为幸福留出一个位置没有?我们如何去获得“幸福的快乐”?
快乐不能离开信仰和先进价值观的方向校正。幸福快乐的资源其实就掌握在我们每个人手中。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具备使自己幸福快乐的资源,像热忱、谦虚、爱心、感恩,乃至于合作精神、达观态度等等,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回味感受,这些特质几乎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可以找到。拥有幸福的快乐是一种心灵状态,这种快乐不是来自于物质,也不是一件可以抓得住的东西。
总之,每个人都不是尽善尽美的,也总会有各种欲望。我们要想拥有快乐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因为幸福是人的内心长期深刻的精神满足,幸福超越一切物质、财富和欲望而指向人的超验世界,所以常常具有永恒的价值。
(作者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