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08日 星期二

    各国新政

    法国政府提出建设“循环经济”构想

    《 光明日报 》( 2013年10月08日   08 版)

        提要

     

        奥朗德承诺将在2016年底前关闭法国最老的费斯内姆核电站,但是要达到他竞选时承诺的把核电规模减少到只占全国能源供给50%的目标,则至少需要在2017年关闭10座核电站,到2020年关闭20座核电站。

     

        在日前举行的法国本届政府第二次环境大会上,奥朗德总统重申了他在去年9月第一次环境大会上做出的承诺:法国要从以核电为主向再生能源多样化过渡,将核电在国家全部能源供给中的比例由目前的75%以上减少到50%。此前,奥朗德曾提出,2030年法国对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消耗要减少30%,到2050年要减少50%。他还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建设“循环经济”的构想,即改变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使经济发展不仅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还能促进就业和技术创新。

     

        法国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有限。在法国,核电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保持良好环境的重要原因。在法国电力公司用户每月电费发票的背面,明确标注了该公司2012年电力来源构成:核电占80.4%;可再生能源占12.5%,其中水电占7.8%;煤电占3.1%;燃气占2.4%;燃油占1.2%;其他占0.4%。

     

        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海啸导致泄漏事故后,法国主张减少核电比例的民众曾经达到60%以上。《巴黎人报》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法国53%以上的民众支持政府逐步缩小核电规模并向可再生能源多样化过渡的计划,理由除了有关核电安全外,还有维护核电站安全成本增加导致电价上涨。

     

        今年4月间,国际核能安全机构的一份报告肯定法国核电站安全性能处于“令人满意”的状态,但同时也提醒法国核电站2012年的小事故发生率同比增加了10%,并警告法国电力公司要维持核电站60年生产能力所面临的巨大危险。法国超过80%的核电站到2017年将达到运行30年以上,这意味着事故风险和安全维护成本将逐年增加。所以,逐渐实现向混合和多样的新能源过渡,减少对核电的过度依赖,不仅是奥朗德总统去年竞选和建立执政联盟时的策略,也是法国能源政策所面临的必然选择。法国去年提出的能源多样化目标就计划到2020年将风能发电规模提高到23%。

     

        从理论上讲,投资发展新能源的成本并不比维护和延长旧核电站使用寿命高,但资金问题依然是困扰法国开始实施能源过渡计划的主要原因。另外,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技术上尽管已不存在障碍,但毕竟与核电生产的方式截然不同。奥朗德总统和埃鲁总理去年曾提出增收“温室气体排放税”,受到环保组织的拥护,并将在近日提交的2014年政府预算中明确实施步骤。但在欧洲金融危机背景下,任何增加企业负担的措施都不受欢迎。尽管相关法律草案已经过数月讨论,但其表决和实施却要推迟到2014年年底。去年政府承诺对增加建筑物隔温材料装修工程将减免增值税,执行起来也打了折扣。

     

        核电毕竟是法国能源自给的一个强项。法国各界都认为,新能源要想达到预期的生产规模并部分替代法国核电,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奥朗德承诺将在2016年底前关闭法国最老的费斯内姆核电站,但是要达到他竞选时承诺的把核电规模减少到只占全国能源供给50%的目标,则至少需要在2017年关闭10座核电站,到2020年关闭20座核电站。对此,法国显然有些举棋不定,也面临许多实际困难。至少目前看来,德国自从决心放弃核电而重新启用煤电,已经造成碳排放增加、电费上涨等不良后果。默克尔第三任期内是否会适当调整德国放弃核电的能源政策,法国还在拭目以待。

     

        法国将于2015年担当联合国21届气候变化大会和第11届《京都议定书》签约各方会议的东道国。奥朗德已经提出,要把法国建成“环境优良国家”,并要求将“环境外交”作为法国外交政策的优先选项。近期内,法国无疑将坚守对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以及向“循环经济”过渡的承诺。但从长远考虑,尽管核电使法国保持了环保优势地位,但法国也必须未雨绸缪。(本报巴黎10月7日电 本报驻巴黎记者 梁晓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