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已过,今年“黄金周”给人们最深的印象和往年没有变化——拥堵。过去7天,在全国各处接待纪录“创历史新高”的景区,游客们分享着“黄金粥”的无奈:北京故宫17.5万人“齐聚一堂”;爬长城的游客不用费力就被挤着前进;杭州西湖只见人不见桥……出游拥堵背后原因何在?对于长假的记忆何时能不再非“堵”莫属?
景区客流“井喷”成常态
近年来,每到节假日,多地景区客流井喷已成常态。拥挤的背后,隐藏着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据全国假日办统计,截至10月7日17时,全国纳入监测的125个直报旅游城市和景区点国庆黄金周期间共接待游客3124.51万人次,同比增长6.8%;除上述景点外,泰山、鼓浪屿等热门旅游景区也是人山人海。
而据交通、铁路、民航统计,7天长假,全国有6.98亿人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游,平均每天约1亿人次。一张张高速路上人山车海的照片,是黄金周变成“黄金粥”的佐证:沪宁高速苏州段一片大堵车,绵延18公里;在云南丽江,600公里的路程,原本6小时就能开到,但车辆却走了15个小时;在更多的地方,静止的高速就像个超级停车场……
“人们的出游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即使知道可能出现拥堵,大家也会选择出行。中国目前黄金周的状态,带来的这些问题,是大众旅游发展必然的过程,它带来了问题也带来了推动力。”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罗兹柏说。
为何偏要扎堆出行?
国庆黄金周的头两天旅游数据表现强劲。黄金周头两天,中国最热门的125个主要旅游景点的游客数量总计高达840万,总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6.6%,达到4.37亿元人民币,黄金周旅游数据表现强劲,凸显出蓬勃发展的国内经济以及国人旺盛的旅游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认为,在此背景下,长假资源的相对稀缺,以及带薪休假难以落实等问题,不可避免带来“长假遇堵”这一可预见的管理难题。“不少即使享有带薪休假的人,也往往因为家人没有带薪休假而不能同时出游,从而感觉休假没有了意义。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几代同堂、亲朋好友一起出游带来的精神满足和附加值,大大超出单独出游。”刘思敏说。
而据2011年《小康》杂志调查显示,在受访的职场人当中,“每年享受”带薪休假的,只占31.3%,“经常享受”的占17.6%,26%的人只是“偶尔享受”,另有21.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符合条件但从来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
刘思敏说,对大多数游客来说,扎堆出行也是无奈之下的最佳选择。《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但在现实中并未得到严格执行。“带薪休假难以落实,大多数游客要想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就只能凑黄金周的热闹了。”
“其次,‘十一’黄金周对景区尤为重要,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经营的景区,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忽略了容量控制。”刘思敏认为,从景区本身来看,门票收入占景区营业收入比例过高,而黄金周又是旅游需求集中释放的时期,营业收入在全年总收入中显得更为重要。为谋取最大经济利益,景区流量控制和游人安全问题容易被忽略。
游客出行亟待松绑
为应对节日出行高峰,旅游及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已在节前作好充分准备,进行最大限度保障。仅10月1日当天,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共投入警力19.3万人次,出动警车6.7万辆次;全国道路旅客运输共运送旅客9287万人次,同比增长8.5%,投入营运客车86万辆,发送293万个班次。
游客“井喷”,各地有关部门纷纷出招。黄山提前出票、延时服务,提高通行能力;厦门短信游客,通报交通拥堵点;山东泰安东平县旅行社重新设计线路产品,推出高品质“纯玩”旅游线路;丽江古城则实时监控人流,增加进出通道……而关于门票,今年国庆前,发改委部署全国约1400家景区,包括武当山、香格里拉等,在黄金周实行门票价格优惠,平均优惠幅度约20%。
面对“拥堵”渐成常态的“黄金周”,今后该如何进一步减负,为游客出行松绑呢?
在假日制度设计上,刘思敏认为,在带薪休假落实难的背景下,增加长假供给可以起到“疏”的作用:“比如,调整‘五一’假期,增加其他法定假日时间等,假日制度更加人性化,让游客出行时间有更多选择,以此来缓解旅游需求和景区供给之间的矛盾。”
在为黄金周减负方面,景区也大有可为。今年10月1日实施的旅游法中明确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景区应该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并可以采取门票预约等方式,对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进行控制。此外,还应着手解决“中国式休假”与景区有限的资源之间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加强顶层设计,落实保障带薪休假制度。
解决这一现实问题,需要依靠政府和相关企业,还要依靠个人提高对旅游和休假的认识。要把对黄金周是经济黄金周的认识,转变到休闲黄金周、度假黄金周观念上来。如果休闲放松的途径更丰富、选择更多样,人们就不会都到著名景点去挤,这样不仅能实现游客的有效疏导分流,旅游业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机遇。(本报记者 王小润 邱 玥)
链接
专家:为“挪假”支一招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现阶段疏导民众出游需求的根本之道是,在进一步切实推进带薪休假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两个法定假日到“五一”;或者增加三个法定假日,通过前挪后借双休日,增设一个黄金周(在中国旅游日前后放假三天增设春夏黄金周或在8月上旬增设避暑黄金周);或者将春节黄金周延长到10至14天,现有的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可以采取新的放假办法——在节日当天放假一天,原则上不调休,若节日恰逢双休日,则固定在双休日之后的周一(或之前的周五)补假,形成固定、可预期的小连休(或者不再另行补假)。这样就既能保证传统节日可以处于休假状态,又不至于因为频繁的双休日调休严重打乱生活与工作节奏,同时由于三天与两天相比,其功能难以产生质变,因此也不至于影响休假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