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28日 星期六

    文化铸市

    ——秦皇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纪实

    《 光明日报 》( 2013年09月28日   01 版)
    秦皇岛市民在“山海关·中华龙抬头文化旅游节”现场悬挂的知识牌上学习民俗文化知识。CFP

        中秋佳节,河北省秦皇岛市夜色正浓,曼妙如诗:在城市中心广场,市民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充满异域风情的北戴河街头,身着红衣的文化人手持萨克斯,一曲《悲伤的天使》令俄罗斯游客流连驻足;静谧的秦皇岛市图书馆,市民在书海中畅游。

     

        2年前,秦皇岛市成为全国首批、河北省唯一的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秦皇岛市由此承担起在全国和全省先行一步、探索经验、提供示范、引领文化科学发展的重要使命,一个“广覆盖、高效能、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创建形成。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城市的灵魂。”河北省委常委、秦皇岛市委书记田向利认为,“秦皇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就要积极实施‘文化铸市’战略,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让城市更有文化品位和内涵。”基于这种共识,秦皇岛不断加快“文化惠民”进程,让“文化阳光”普照百姓生活。

     

    丰富物质载体:服务设施网络化

     

        文化建设的关键在投入,核心是项目。为此,秦皇岛市在长期保持人均文化事业费支出全省第一的基础上,出台、落实了无偿划拨用地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同时,坚持建设资金进财政预算的“盘子”,重点项目进标志性工程的“笼子”。近年来,秦皇岛累计投资13亿元,规划建设了文化广场、图书大厦、奥体中心和玻璃博物馆等一批精品文化设施。

     

        与此同时,面向基层的文化设施建设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全市7个县区,全部建有数字影院,还建成了7家专题博物馆;100%的乡镇和街道建有综合文化站,80%的行政村、83%的社区建有文化活动室,行政村农家书屋覆盖率达100%;122个群众文化培训基地共有志愿者3500余名。

     

        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化,让市民无障碍亲近更多的公益文化场馆成为可能。目前,秦皇岛市现有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基本实现免费开放,汤河公园、人民广场、开发区森林体育公园等更成为最具人气的休闲娱乐场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已无缝对接百姓生活,并成为普通人的生活常态。

     

    打造文化品牌:服务供给品质化

     

        近年来,秦皇岛市采取完善激励机制、加大投入和培育专业队伍等举措,使一批具有鲜明“秦皇岛”烙印的文化品牌脱颖而出,贴近群众生活、紧扣时代脉搏的公共文化产品应运而生。

     

        ——艺术精品工程赢得市场和艺术双丰收。在央视播放的动画片《中华小岳云》获中国电影金鹰奖优秀动画片奖,大型情景演出《海上生明月》、灯光秀《天下·山海关》填补全省空白,接待国内外游客均达到20万余人次。目前,全市国家级获奖作品已达20件。

     

        ——一批承载秦皇岛形象的文化品牌凸显。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国际长城节、国际葡萄酒节、“七夕”中华爱情节为龙头,以望海祈福文化旅游节、海洋音乐节等为代表的地域文化品牌链条。

     

        ——优秀地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全市有四县一区分别成为“国”字号文化艺术之乡,昌黎县的“三歌一影”不仅亮相央视、走进上海世博,还走出了国门。

     

        与此同时,秦皇岛还打造出了以“政府埋单,百姓看戏”为核心的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目前,“流动舞台车”“彩色周末”“广场文艺节”等活动,已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化资源配置:服务方式便捷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惠民。那么,如何保障文化资源均等分配,令其更好地融入市民的生活?秦皇岛市的做法是:创新服务方式,优化资源配置。

     

        秦皇岛市推行的公共文化活动事先告知制度,有效提高了市民参与率。辑印并广泛发放的文化地图,囊括了文化旅游资源、文化基础设施、文化组织机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诸多内容,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有选择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坚持举办节日活动的同时,秦皇岛市组织开展了“百场戏剧下基层、千场电影进社区、万场电影送农村”“城乡文化走亲戚”“关爱农民工”等系列特色活动,供给方式让公共文化最大限度地靠拢群众。此外,秦皇岛还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等大型活动35项、300余场次,受众近200万人次。

     

        “3年前,秦皇岛曾以全国第二的评分被列为国家首批28个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之一。现在,已由启动时仅43项验收指标达标变成90项全部达标。”秦皇岛市文广新局局长李文生向记者介绍,秦皇岛基本实现了“天天有演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常年不断档”。全市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的人数已超过126万人,达到总人口的43.2%。

     

        “以政府为主导,动员社会参与,让广大群众成为主角和受益者,是秦皇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特点。”秦皇岛市市长商黎光对记者说,“今后,我们将围绕‘层次更丰富、产品和服务更多元’的目标,强力完善、发展这一体系。”(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李永利 李 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