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之后,晚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失去了独立自主的外贸决策权和管辖权。国民政府建立后,中国逐渐有了比较系统地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条件。尽管在国民政府建立初期,既没有制定明确的对外贸易战略,也没有权威的对外贸易法,但从其贸易实践来看,大体上执行的是保护贸易政策。这种保护,已经不同于以往的封闭式保护,而是在将国际竞争限制于中国所能承受范围内的适当保护政策。选择这样的贸易政策,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也是当时国内外因素所使然。
孙中山一贯坚持的维护国家主权、注重民生的思想,对国民政府的贸易政策有重要影响。国民政府的施政纲领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指导,在其经济建设与对外贸易发展中,不可避免地要体现孙中山建国的一些基本理念。孙中山认为,国家的发展,要有独立的国家主权。“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实业计划》,《孙中山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12页)在中国经济日益成为世界经济一部分的时代,孙中山主张既要坚持国家主权,也要适应世界时代潮流,与世界各国通商,以便振兴工商业。在孙中山的经贸思想中,对外开放与维护主权,自由通商与平等互利是互相促进的。孙中山认为欧美国家都是平等自由的,各国政府都可以自由加税,这实际是保护税法。这些思想,对国民政府贸易政策的制定有重要影响。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国民政府选择贸易保护政策具有比较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可行性。首先,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平衡国际收支。由于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世界上各国家可以分为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中心国家居于世界贸易的主导地位,主要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外围国家处于依附地位,主要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外围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很容易被中心国家控制。因此,落后国家可以用对商品征收关税和限制进口、出口补贴、减免税收等措施来增加出口,改善不利的贸易条件。其次,有利于保护本国幼稚的工业,推动民族经济发展。保护贸易政策强调政府对对外贸易活动积极干预,尽力保护本国产业和国内市场,可以促进大量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因此,从理论层面来看,国民政府选择贸易保护政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时代要求。
国民政府贸易保护政策是国际环境与国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制度,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可以从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两个方面来分析。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机构即制度的供给方主要是政府。作为国家利益代表的政府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该选择以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本国福利最大化为根本的决定因素。同时,贸易政策的选择也要顺应世界经济潮流。当时,在世界经济危机面前,世界流行贸易保护主义,各国都采取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贸易保护政策。面对这样的潮流,国民政府自然也倾向选择贸易保护政策,并不断提高关税税率以增加收入。这一时期,中国制定贸易保护政策得到国际的理解和支持(当然也遭到日本的反对),英美等国家对中国经济走以轻工业为中心的进口替代工业化道路表示理解,它们接受这一现实,并从中寻找新的扩大在华经济权益的途径(参见[日]久保亨:《走向自立之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中国的关税通货政策和经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19页)。
国民政府贸易保护政策的选择,也是国内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一,国民政府贸易保护政策是由本国经济实力决定的。当时的中国经济尚处于幼稚阶段,需要加强保护。中国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轻工业比重比较大,重工业比重很小,产业结构比较优势不明显。就进口而言,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才能保护幼稚的民族产业。鼓励出口,也需要一系列保护性政策与措施,这些使得中国不可能选择自由的贸易政策。其二,政府人士对贸易保护政策的选择有重要影响。在贸易政策决策过程中,担任关键部门的政府高层人士会对政策的走向产生支配性的影响。就贸易政策来说,财政部长的价值取向至关重要。在战前,两任财政部长宋子文是政策制定的关键人物。在1928年7月的全国财政会议上,宋子文就提出与财政政策并重的经济政策,其涉及贸易的思想就是要实行保护贸易。包括:实行保护贸易制度,制定奖励出口产品办法;颁定贸易合作办法,统一对外贸易;在通商口岸设局管理(宋子文:《财政部施政大纲电》,《国闻周报》,第5卷第28期,1928年7月22日)。宋子文推行的贸易政策,不仅体现了其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注意保护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也体现了他试图联合英美牵制日本的政策取向。其三,民族资产阶级是贸易保护政策的重要推动者。作为主要利益集团的民族企业家群体,迫切希望保护性贸易政策。在政府修订关税政策时,民族资本家最为关注,不仅一些轻工产业资本家纷纷提出修订关税的要求,纤维加工与化学、金属制品制造等新兴的工业资本家也积极参与。在政府的重要部门中,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及其政治代表担任了举足轻重的职务。如钱新之担任了财政部次长,穆藕初则担任工商部次长,其他重要部门如中央银行、财政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等部门也不乏民族资本家出身的人士担任要职。其四,贸易保护意识和对外贸易思想日益强化。为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外贸易的主权。不仅要求关税自主,而且要求实行保护关税,要求对外贸易要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服务。中国新式商人越来越意识到对外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仅注意开拓国内市场,同时注意拓展国际市场,在出口贸易上更加积极主动。
总之,国民政府选择对外贸易保护政策,是当时国内外因素综合作用所使然,在当时是有利于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的,也确实产生了比较好的经济绩效。但是,国民政府对外贸易政策所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不是一个主权完全独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环境,而是一个市场供给与需求都受制于列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市场经济。在国际上,没有强大的国家政权,中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与政策不可能与其他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按市场竞争和价值规律行事,在国内,国民政府经济政策的核心是要为加强政权统治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在国际资本主义压迫和国内封建主义的挤压环境下,不可能发展出带有完全资本主义性质的对外贸易政策。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