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25日 星期三

    西安:“博物馆之城”呼之欲出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25日 01版)
    西安博物院外景。CFP

        日前,记者在陕西西安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采访时,遇到了哥伦比亚绿宝石博物馆馆长里卡多。只见他在一座博物馆内长久驻足,面对丰富的藏品、新颖的展陈,连连点头称奇。

     

        令里卡多流连忘返的,是西安源浩华藏博物馆。该馆是陕西省西安市今年5月开放的第100家博物馆,也是全国首家晚间开放的博物馆。

     

        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使千年古都西安宛若一座印证华夏文明薪火相传的博物馆。而今,西安正在努力建设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

     

    “博物馆之城”谋篇布局

     

        西安历史文化遗存种类浩繁,从钟鼎等国之重器、精美绝伦的皇家器物,到普通市民的日常用品;从气势恢宏的周沣镐两京、秦阿房宫,到汉长安城、唐大明宫遗址……这里的历史文化遗存数量多,等级高,保存完整,气势宏大,具备很强的唯一性。

     

        “一城文化,半城神仙”,这句歌谣道出了西安的骄傲和荣光。在新的时期,如何让历史的遗存为西安的科学发展服务,成为西安从决策者到专家学者乃至普通市民共同关注和思考的话题。

     

        “西安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新时期的发展目标就是成为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区域性、专业性国际化大都市。”曾任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现任陕西省委副书记孙清云说。

     

        那么,突破口在哪?西安的决策者们敏锐地捕捉到了博物馆这一载体。

     

        2010年3月,西安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把西安建成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的发展目标,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使西安博物馆的总数突破100家,形成富有西安特色的博物馆发展新格局。

     

        “西安的文化遗产具有公认的系统性、典型性和代表性,代表了中华文明最核心的内涵。因此,这里具有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先天优势。我们完全有条件、有实力、有能力打造好中国的‘博物馆之城’。”西安市副市长、曲江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段先念自信地说。

     

        “建设‘博物馆之城’的目标,是通过挖掘西安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留下民族记忆,保住文化基因,把西安的文化做好、做精、做出品位。”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李元告诉记者。

     

        为落实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博物馆之城”的《意见》,曲江新区作为“博物馆之城”具体实施者,率先启动了“博物馆之城”计划,并成立了“博物馆之城”工作领导小组和专业的博物馆运营和管理公司。

     

        2010年5月18日,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曲江新区管委会推出《关于鼓励、扶持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发展办法》,成为西安率先践行“博物馆之城”建设的领跑者和践行者。

     

    博物馆纷纷涌向曲江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西安登记在册的各类文物点有294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馆(库)藏文物14.7万件。除文物历史类资源外,西安已申报9大类3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体系完备、门类齐全的国家重点科研、高等院校、国防科技、航空航天、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军事、军工、院校、科技和宗教、故居民宅等10大类115单项,为发展行业博物馆提供了难得的优势。

     

        长期以来,尽管拥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桂冠,但在博物馆建设上,西安却一直相对滞后,并偏重于专业性,面临着展示手段单一、缺乏亲和力、相关产业和市场尚未被激活等一系列难题。

     

        为破解这一发展瓶颈,曲江下先手棋、打主动仗,交出了令全市人民满意的答卷。

     

        在曲江,凡新建博物馆,5年内税收全额返还,土地按成本价划拨,每平方米建筑补贴1000元;著名博物馆在曲江新区设立分馆,每年可获得50万元奖励;博物馆举办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由政府给予不少于15%的补贴……

     

        政策的磁力效应,让一些博物馆纷纷涌向曲江。

     

        “建设‘博物馆之城’,就是要充分调动‘国有’和‘民营’的‘双重力量’,尤其是要重点扶持民营博物馆的发展,将其放在与国有博物馆同等重要的地位,享有同等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让它们双轮驱动,比翼齐飞。”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共德说。

     

        投资只是一个方向,重要的是发展理念和运行上的创新。三年来,曲江通过体制创新、政策扶持、科学管理、完善运营等一系列举措,将博物馆建设与城市发展完美结合,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布局科学合理、内容丰富多彩、富有地域特色的博物馆群落,充分发挥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受益最大的,莫过于博物馆馆长们。西安牛文化博物馆馆长任经文表示,没有政府的规划和政策支持,民营博物馆难以形成完整的体系。只有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社会的多元参与,才能形成西安的博物馆群。曲江书画艺术馆馆长马文宝告诉记者,曲江推出的政策,让社会各界看到了西安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春天的到来,赢得了民营博物馆的大力支持和衷心拥戴。

     

        西安市文物局局长郑育林认为,曲江新区率先实施“博物馆之城”计划,对推动西安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举足轻重。目前非公办性质的博物馆发展很快,如果以曲江为平台,鼓励这些博物馆和与之相关的文化产业发展,无论对陕西还是对西安都非常有益。博物馆是一项公益事业,如何将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并形成产业化,目前尚缺乏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这方面,曲江勇敢地走出了意义非凡的第一步。

     

    “博物馆之城”惠民强市

     

        “真好玩!以后我要拿着这个‘护照’,常来这里参观!”2012年5月16日,在由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市文物局、西安市科技局、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联合主办,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承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暨“小小博物家”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一名小学生高兴地展示着手中的“小小博物家”参观“护照”。

     

        “持有‘小小博物家’‘护照’,孩子们可在一年中不限次数免费参观30余家博物馆、10余家景区,还可收集印章、保存成长印记。陪同的家长也可享受优惠。”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文化局局长王海熙说。

     

        据了解,该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公益和爱心活动,让孩子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由此登上一座座文化殿堂,开始一段奇妙的“博物馆之旅”。

     

        “通过‘小手拉大手’,还可以吸引家长,大幅提升了人流量,有效增加了博物馆收入,为其发展寻找一条自我造血、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王海熙说。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和发展,如今,西安博物馆总数已达100家。其中,民办博物馆增加最快,占到新增博物馆的60%和博物馆总量的30%以上。作为西安建设“博物馆之城”的领跑者和探路者,曲江新区及辐射区已建成文化场馆36家,呈现出国有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和民营博物馆各放异彩的良好态势。

     

        李元告诉记者,曲江在“博物馆之城”建设过程中,重视数量提升,更重视发展的质量,重视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对原有的大唐芙蓉园艺术博物馆、陕派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大雁塔北广场古今通宝、亮宝楼博物馆等进行了重新包装和定位。

     

        三年间,一批展示自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前西安真实形象的老西安博物馆、展示汉唐壁画艺术的汉唐壁画艺术博物馆、展示灿烂秦文明的秦文化博物馆、展示陕西知名画家优秀作品的陕西艺术家展廊等主题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在曲江新区涌现出来。同时,一系列特色鲜明、专业性强的博物馆,也纷纷登台亮相,如历代灯具灯饰博物馆、西安鼓乐博物馆、古今通宝博物馆、老水车博物馆等。

     

        千年古都西安正在成为“有建筑的地方就有博物馆,有景点的地方就有博物馆”的国际化文化旅游城市。无论是居于此,还是行于此,人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浓厚的文化魅力和活力。(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