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23日 星期一

    深度关注

    内涵式发展须秉持“三个面向”

    冯建超 《 光明日报 》( 2013年09月23日   16 版)
    2012届本科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2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编者按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三个面向虽然是给景山学校的题词,但不仅仅是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总纲领,其中自然也包括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今年是改革开放的35周年,也是三个面向提出的30周年,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发展的进程,面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任务,从源头处深入理解教育的三个面向的深刻含义,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上去把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具体任务与实现路径,值得一读。

     

    基本认识:三个面向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质要求

     

        内涵式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新的发展目标与新要求。相对于前一时期高等教育扩大规模以满足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不同,内涵式发展要求高等教育不断提高质量、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至于高等教育质量,也不仅在于大学内部的学术评价,如学生的学业成绩、课堂教学质量等;更重要的是用社会需求这一外部标准进行评价。如果说中世纪的大学还能够在知识分子构建的象牙塔中远离社会、追求真理,在知识日益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的今天,大学越来越成为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与希望寄托所在。今天的大学一方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各种需求,要通过培养各类人才、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服务社会等多途径推动社会进步。另一方面,社会也在实践中为大学的研究与教学提出更为现实的问题,社会日益成为现代知识创新发现的重要源泉。因此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质量的提高必须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进行评价,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就是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空间维度——全球化,社会发展的时间维度——创造未来,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出的总体要求。立足于此,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大学必须与社会紧密联系,服务社会的现代化、全球化发展需要,培养创造未来的人才。可以说,三个面向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质要求。

     

    现实差距: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本科教学

     

        相对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三个面向的要求,当前高等教育在微观层面,即大学的课堂教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根据麦可思最新的调查结果,2012届大学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及“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见右图)而考核方式、学生参与度的问题本质上也是上述问题的延伸。也就是说,根据图表有95%的本科毕业生都认为,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现象是当前本科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与此问题相关的是普遍存在的另一现象:在大学课堂中学生通常会问这一问题,我们学这门课程有什么用。如果仔细思考,学生提出这一问题并非是从世俗的挣钱、求职角度来发问,而更多的是在追问社会实践中如何使用这些知识的问题。

     

        现代大学生一方面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也能够方便地通过网络找到关心的知识与理论。另一方面,在经过小学中学的相对封闭的学校环境后,大学生最迫切的需要是放眼看世界,认识并理解社会,将他们看到的世界与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这才有大学生们对于知识用途的反复追问。

     

        现代大学生所缺的不是知识,而是驾驭知识服务社会的智慧、方法、态度、能力与责任感。他们需要智慧来理解知识,以知识来把握社会;在不断的加深认识与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兴趣,掌握方法,再以科学的方法发现探索知识、创新知识、服务社会。他们需要在认识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坚持不懈的精神、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理性与合作的态度等。他们需要在不断认识了解社会中形成社会责任感,成为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未来创造者。如雅阁比所说,真正的知识分子应当立足专业,放眼天下,用自己的言行和创作参与社会运转,感召大众。因此本科教学必须要重视知识与社会的联系,重视教学内容与现实的关联,以社会实践作为本科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这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新认识:本科教学的基本目标与要求

     

        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应该强调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要通过教学让大学生形成对社会的总体认识、观念、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这是通识教育的作用;要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需要,在专业的领域内掌握知识、技能、继续学习的能力,这是专业教育的任务。

     

        本科教育不同于研究生阶段的教育,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以研究为主,学习内容可以一定程度上超脱现实、从理论到理论。部分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理论教学,例如数学、哲学等,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有可能脱离社会实践,进行纯理论发现。但是这些发现,大多也是来源于对现实问题的追问与认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实,将现实的问题提升为相对简洁但比较抽象的表述,用严格的演绎过程,推出合乎逻辑但是被现实所遮盖的真相。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杨振宁、李政道用纯粹的理论推演,得出宇称不守恒的推断;但是这一现象从来没有在现实世界中被观测到过,正是吴健雄用巧妙的实验方法实现了理论描述的物理现象,用现实直接验证了理论的描述。这说明,在教学与科研中,实践从来都是研究的起点与最终的归宿。虽然科学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发展源自对真理的追求,不用考虑社会实践问题,但是求真的动机与问题的提出来源于现实世界,求真的结果最终也能更好地解释世界,能更好地改造社会创造未来。

     

        既然最抽象的理论都与现实有如此深刻的关联,本科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更需要重视教学与社会、现实世界的联系。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却存在比较严重的理论化、抽象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的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重视知识的讲解、理解、记忆以及理论在纸面上的运用。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三个面向的基本任务以及本科教学基本规律的要求,本科教学就必须在内容上从现实到理论,最终落脚于实践;教学方法上不能仅仅依靠理解——记忆的教学模式,而要以理解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性教学为基础,探索适合各学科不同需要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上要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满足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社会观念、专业技能、科学方法与态度等各类要求。

     

        总之,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要求本科教学活动必须以三个面向为基本理念,立足社会现实需要,面向现代化全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以实践为基础讲授理论,用理论帮助学生了解现实世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理解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社会的发展的密切联系。用怀特海的话来总结:这一切都立足于现在,我们需要的理解是一种对现在的理解。过去的知识惟其有价值,就在于它武装我们的头脑,使我们面对现在。现在包括一切。现在是神圣的境界,因为它包含过去,又孕育着未来。(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