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16日 星期一

    “电视国宝档案”的生存之道

    作者:朱 堃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16日 14版)

        2004年10月4日,《国宝档案》栏目(以下简称《国宝》)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正式亮相。从其播出第一期至今,近9年时间跨度里,《国宝》已有3000多期精心编排的节目奉献给海内外受众,得到良好的反响。期间,《国宝》荣获中央电视台优秀栏目二等奖、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在向全国广电系统发出的《关于推荐2010年创新创优栏目的通知》中,《国宝》作为十大优秀栏目名列第一。

        从《国宝》成长的轨迹中,我们不妨来粗略解析一下其成功之道的三个意识。

        第一是文化担当意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立身之本,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遗传基因”,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宝档案库就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国宝》正是基于这种对传承中华文化的认知与担当,怀着对前辈先贤的崇敬,对灿烂中华文化的虔诚,身体力行地践行“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中文国际频道的定位宗旨。因此《国宝》能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耐得住寂寞,远离喧嚣,坚守自己的风格与品位,始终对国宝抱有敬畏之心。他们尊重文物历史的本真,既没有随心所欲地胡编戏说国宝的传奇,也没有制造噱头来吸引眼球。他们制作的节目既不是枯燥的历史文物资料的堆砌,也不是国宝重器顺序排列的编年史或“流水账”,而是从对浩如烟海的典籍史料进行严谨考证中、在对各地博物馆的仔细搜寻中、在历史考古现场同专家学者深入的探讨中,提炼出来的精品,不漏掉任何细节,不丢弃任何精致小饰物,哪怕是针线女红、碎砖片瓦,最终才精心编织成了中华文化壮丽的画卷。

        《国宝》不忘自己的社会担当,与时代同行,在重大历史纪念日之际隆重推出特别节目,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制作了12集“纪念建党90周年红色文物系列节目”,通过一批非常珍贵的红色文物,如白求恩大夫的X光机、美国医生马海德的卫生包,来讲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英勇的中国人民同全世界人民一起,参与那场惊心动魄、史诗般的历程,与黑暗势力殊死搏斗的故事。

        第二就是精品意识。2011年暑期,60集《国宝档案》特别节目,每集45分钟,连续播放两个多月,让尘封已久的史实文物再次走到观众眼前,播后该特别节目经过整理著书出版。这套名为《国宝中的历史密码》的丛书,以“探国宝来龙,知华夏历史,寻流转去脉,得通识教益”为宗旨,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国宝》栏目的“穿越历史,感受国宝,分享文明”。

        第三就是创新意识。《国宝》开创了中国电视历史上为国宝建档的先河。它是全国唯一一档历史文化艺术类专题纪录片电视栏目。该节目形态以主持人演播室实物举证、故事讲述为主,穿插器物展示、情景再现、专家点评,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形象生动地展现给观众。这是一种不同以往的叙事结构:用实物带出事件,从事件牵出人物,娓娓道出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和曲折经历,让观众在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探寻国宝背后的秘密;在观赏一幅幅浸润着中华文明的壮丽画卷之际,这些遥不可及的国之瑰宝也变得近在眼前,不再陌生。

        近9年辛勤耕耘,如今结出了丰硕果实,《国宝》以其良好的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和专业水平,保持了稳定的收视率,忠实观众逐渐增多,于2011年跻身于中央电视台栏目综合评价的前30名,并被评选为年度品牌栏目。

        诚然,当下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电视栏目要进一步提升与发展,既要赢得收视率,又不能降低品位,这是艰难的挑战。《国宝》应该在“内容为王”的主攻方向上扬长避短,不断探索前行;在节目形态上,继续花样翻新、拓展延伸。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