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京9月13日电(记者郑晋鸣)12日,全国第一个方言资源库——“江苏语言与文化资源库”正式上线,资源库收录了425名发音人、时长超过320小时,共70种方言,涵盖江苏各地方吟诵、地方戏曲、民间口头文化等,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语言博物馆。
“随着城镇化发展、年轻人外出打工等因素,方言正逐渐消失,保护方言已刻不容缓。”江苏省教育厅语工处处长赵晓群说,为保护方言,避免一些老派发音过快消亡,200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并由江苏承担该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5年来,江苏在辖区内三大方言区设立了70个调查点,并广泛遴选方言发音人,最终通过各地区方言发音人朗读单词、词组、讲故事、日常对话等形式建立起“江苏语言与文化资源库”。
“江苏语言与文化资源库”分为字词句篇、声韵调、方言文化、语言学习等六大块,在“方言文化”板块中,记者看到该板块由方言说江苏、方言诵经典、地方戏曲等五部分组成,五部分针对13个城市的特色展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比如“方言说江苏”环节,则是用各地方言展示了在景点、产品、食品等方面13个城市的不同特色。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专家指出,“江苏语言与文化资源库”的建立正是用保护方言的形式为传承地方文化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