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10日 星期二

    灭绝动物复活,可行吗?

    胡轩逸 《 光明日报 》( 2013年09月10日   12 版)

        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的科学家日前表示,他们在北冰洋一座岛上发现了一具保存较完好、存有液态血液的猛犸象尸体,因此有可能在其上找到活细胞,从而克隆这种史前巨型哺乳动物。让那些已经灭亡的动物复活,是人类的梦想。可是,这真的可行吗?

     

    猛犸象或重出江湖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指以幼苗或嫩枝插条,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扦插和嫁接。今天,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

     

        科学家认为,想要成功克隆,除了具备细胞样本或是这一物种的大量遗传信息,还需要和它们亲缘关系很近的且体型大小合适的现存物种作为“母体”。例如,想要通过克隆复活一头猛象犸,不仅需要它的完整DNA,还需要与它基因相似度极高且体型大小合适的大象代为繁殖。

     

        科学家已经提交了一份详细的关于克隆猛犸象的计划。首先,从“新鲜”的猛犸象身体上取出一个体细胞,并将体细胞核分离出来。然后,从一头亚洲象的卵巢中取出一个卵细胞,并去掉细胞核,再把猛犸象的细胞核注入已去核的亚洲象卵细胞中,这个嵌合细胞在电火花的作用下被激活,像正常受精卵那样进行细胞分裂。当形成一个胚胎后,将其移植到亚洲象的身体内,让它慢慢发育成长后生下来。这样,一个体细胞就变成了一头活猛犸象。

     

        但严谨的科学家指出,复活猛犸象并非一件普通人看上去那么容易的事情。要成功复活它们,得满足很多条件。比如,得到猛犸象完整的DNA、猛犸象和亚洲象的卵细胞能够合二为一、亚洲象不排斥猛犸象的DNA卵细胞、卵细胞还要有足够的生长能力,等等。

     

    弥补人类错误的救赎

     

        迄今为止,古生物学家认为地球上共经历了5次物种大灭绝。可能的原因是火山喷发、气候日趋寒冷、氧气减少或者重大历史地质事件如行星撞击地球等。

     

        按照史前五次大灭绝的强度和规模,有些学者认为当今生物界已进入第六次大灭绝时期。而这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譬如,新西兰斯蒂芬岛异鹩,估计1890年前后灭绝——人们开发森林,使这种不会飞的鸟儿失去栖息地;北太平洋斯特拉大海牛(巨儒艮,无齿海牛)自1768年灭绝,目前认为是人类在其生存海域的活动导致其灭绝;加利福尼亚甜灰蝶,人们最后一次见到它是在1941年或1943年间,其被认为是美国第一种因城市开发而灭绝的蝴蝶。

     

        克隆技术让人类看到弥补自身错误的可能,而且从体细胞提取DNA并非唯一办法:2009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更新世和中新世的动物骨头中的胶原蛋白,这为复活远古动物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骨胶原是一种纤维状的物质,能在骨头、牙齿和肌腱中形成牢固、有弹性的薄膜,具有独特的结构。对骨胶原进行的化学分析表明,组成远古动物骨胶原蛋白质的氨基酸与现代动物很接近。如果能够复活所有的骨胶质,就可以制造绝种动物的DNA。

     

        既然复活史前动物都有可能成功,那么复活近百年来灭绝的动物就更不在话下了。虽然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利用克隆技术复活灭绝动物,研究者客观上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很多人仍然坚信人类有朝一日能够凭借智慧,成功克隆出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

     

    关注当下环境或许更重要

     

        尽管就目前的技术手段来说,“复活”猛犸象有点像空中楼阁,但多数科学家认为,就科技的发展趋势而言,这或许早晚有一天会实现。但大家更关心的是:复活灭绝动物真的是件好事儿吗?

     

        今年3月15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总部举行的一场名为“抵抗灭绝活动”的科学会议,众多遗传学家、野生动物学家、环境保护专家和伦理学家就这一话题展开了激烈争议。

     

        支持者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古生物学家麦克·阿彻最具代表性。他认为,假使一类物种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才导致其灭绝的,那么我们就有道义、更有责任去承担、改善这种境况,并尽力弥补犯下的错误。此外,也有科学家认为灭绝动物复活有进化研究和医学等方面的价值。

     

        但大多数科学家却持反对意见。复活出了灭绝动物的个体并不等同于复活出了其整个种群。换言之,如果只是增加了个体数,无法作为群体生物回归自然栖息地,那就不能称之为复活。更重要的是,科学家们担心这种“复活潮”一旦掀起,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现有的生态平衡被打乱——已被生物链踢出去了的物种再强行加进链条中,结果可能会使更多的现行物种减少,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有科学家认为:即便人类能够保证让复活灭绝物种与保护现行动物并行不悖,也是徒劳的。科学家正在克隆一种已经灭绝的蛙类——胃育蛙,但即使它成功“复活”了,最大的可能也只是永远留在实验室。因为它们的家园已今非昔比,更别提被认为是它们灭绝重要原因之一的壶菌病,在野外仍然无有效的控制方法。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修复自然,这远比让那些灭绝生物复活更有意义——如果我们连亚洲象都无法保护,克隆猛犸象又有什么意义?诚如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社会可持续性研究所主任格伦·阿尔布雷克特所说的:“如果不能给予重生物种适宜生存的环境,那么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无用,纯属烧钱。”就如2010年法国科幻冒险电影《阿黛拉的非凡冒险》中,一只翼龙复活之后,因无法适应环境,打乱了人们的生活,最终又成了狩猎对象。

     

        与其复活灭绝动物,倒不如更好地关注濒危物种的拯救。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斯托尼布鲁克分校进化生物学家约翰·威恩斯说:“拯救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才是当务之急。在数百万种生物亟待发现、了解和保护之时,我们为何要投入数百万美元让那些已经死亡的动物复生?”

     

        让灭绝动物死而复生,意义固然深远。但在现有条件下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挽回逝者,与更多关注和保护生者相比,孰轻孰重?如果人类无法给予动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复活动物的最终归宿岂非再次绝迹?

     

    链接 克隆技术及其问题

     

        英国克隆的多利羊因被确诊患有进行性肺病,被处以安乐死。当时它6岁多,正是中年阶段。它的患病和死亡,再度引发克隆动物是否早衰的争论。

     

        多利羊还产生了“多利羊难题”——即克隆动物的年龄到底应该是从0岁开始计算,还是从被克隆动物的年龄开始累积计算,还是从两者之间的某个年龄开始计算?对多利羊而言,它是用一只6岁母羊的体细胞克隆的,那么其寿命到底是6岁半,还是12岁半,还是8岁或10岁?

     

        英国伦敦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教授比尔·霍鲁特认为,克隆生物是否可行,需要很多实验去论证。比如,克隆体在出生时可能一切健康,但其寿命却难以估计,而它们的繁殖完全是近亲交配,其后代可能产生更多的基因缺陷。那些已灭绝的远古生物即便发现了保存完整的DNA,但由于缺乏与它们亲缘关系很近且体型大小合适的现存物种作为代理母体,也就无法克隆。而且必须考虑它们是否能够适应现在的环境,如果现在地球的环境与它们的生存时代差距太大,它们可能根本没法离开实验室环境。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