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亮相全运会的高尔夫球项目已在沈阳世纪高尔夫球场挥杆三日,来自13支代表队的90名国内老中青三代职业和业余高手参与男子团体、女子团体两个小项的争夺。
高尔夫球项目自2009年重新回归奥运大家庭后也被列入全运会项目。与奥运会男女单打不同,全运会高尔夫球项目采用的是团体赛制,四轮(72洞)比杆赛分为4天进行,每支代表队最多派出男女各4人参赛,男女组按每轮每队3人最好成绩之和排定名次。
本届全运会高尔夫球项目吸引了全国水平最高的职业球员和业余选手,既包括我国首批职业高尔夫球员张连伟、女子世界排名第8位的冯珊珊、中国男子世界排名最靠前的梁文冲,也有像窦泽成等十几岁的新兴力量,可谓老中青三代同堂。但作为全运会大家庭里的新人,高尔夫着实遇上了“兄弟姐妹们”早就司空见惯的诱惑与抉择。
奥运新项遭遇“抢人”
国内体育圈里,高尔夫算是特立独行的一支。发展模式、赛事体系,甚至媒体划分,高尔夫都与其他多数运动项目鲜有交集。但现在,随着高尔夫进入奥运会,继而被纳入全运会,一切悄然转变。
各省在全运会的大旗下招兵买马再正常不过,可对象换成初来乍到的高尔夫,众人却还有些不明就里。部分球员隶属地开始乾坤大挪移——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算作辽宁队员;明明家在江南却在名分上归了海南;两年前第一次注册时还是辽宁籍,两年后再战江湖却代表江苏队……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当高尔夫被列为全运会新项目后,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立伟曾展望:“高尔夫进入全运会,将对各省市建立人才梯队有巨大的刺激作用。”然而,2011年中高协结束首轮全运会注册时,他由衷感慨:“现在抢人抢得厉害!”
为何要抢人?究其原因,依然是人才匮乏。 尽管近年来青年才俊的涌现,让中国高尔夫的未来看上去很美,但表面繁荣的内里,是依旧贫瘠的土壤。
中高协注册职业球员不过300来人,对于男女各四人的全运会团体阵容标准而言,凑够人数已属不易。于是,除开那些籍贯明确、早被各地方贴上“非卖品”标签的名将,剩余那些数量极其有限的中间地带球员便成为各家争抢的香饽饽。至于“抢人”与培养人哪个效果更立竿见影,各队的名单已做出回答。
而作为职业球员生存之根本,国内的巡回赛仍是风雨飘摇。以女子中巡赛(CLPGA)为例,多年来,CLPGA始终在自我增值,但她们最大的目标至今没能实现,那就是纳入世界积分排名体系。按规定,只有每年分站赛超过10场的巡回赛才够格拥有世界积分。而今年,CLPGA的基础赛事仅有8站。
全运立项碰到水土不服
高尔夫是全运会大家庭新人,而全运会也因这位新兵的加入遇上了新问题。按规则,全运会高尔夫比赛并不像普通职业赛那样设立奖金,但照惯例,各省市会对奖牌得主予以奖励。可问题在于,小部分参与全运会的业余球员,该不该接受奖励?
根据美国高尔夫球协会与英国皇家古老高尔夫球俱乐部审定的《高尔夫规则》,凡业余球员,不得为奖金或类似物品而参加比赛。若要参加类似比赛,必须事先声明放弃自己在该次比赛中接受奖金的权利。规则说得明白,一旦在比赛中接受奖金,该业余球员就将被视为违规,失去业余身份。
从全运会比赛来看,女球员中有一定数量的业余面孔,其中包括竞争女团奖牌的北京队员刘钰、冯思敏、石昱婷以及上海队的鲁婉遥和阎菁。这几位姑娘作为奖牌获得者,免不了会被嘉奖。是严格遵守世界通行的行业规则放弃利益,还是另寻变通之法,这是全运会与高尔夫擦出的全新诱惑与抉择。而所有这些选择题,都凸显出新兵初入全运会的水土不服。
入奥运、入全运,高度职业化的高尔夫球项目是否能在中国迎来最好时代,还需职业体育与传统体制再次磨合。(本报沈阳9月9日电 本报记者 侯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