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栋红砖房,小小的沙地操场,清清的池塘,这是50年前长沙一所郊区小学,校名就叫砂子塘小学。
50年后的今天,砂子塘已不再是郊区,而是属于长沙市中心城区的雨花区。如今的砂子塘小学已是拥有6所分校、1所幼儿园的教育集团,成为长沙小学教育的一张名片。
由于教育优质资源分配不均,“非重点小学不上,非重点中学不读”成了家长的普遍心理。长沙雨花区以名校为龙头,实施“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多种办学模式,名校输出品牌、管理、师资,在最短的时间内带领新校、弱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使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区域内的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
一所小学的8次“扩建”
砂子塘小学第一次“扩建”要追溯到1992年,与长沙卷烟厂“联姻”建起了新的教学楼、科技楼,完成了一大批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
“真正建分校是在2000年。”砂子塘教育集团负责人孟毅告诉记者,2000年10月,在雨花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统筹下,他们与雨花区天华村签署合作办学协议。2001年9月,砂子塘天华学校建成开学,当期招收716名学生。2009年砂子塘泰禹学校开学。之后,砂子塘每年都在聚合新的力量,砂子塘新世界学校、砂子塘万博汇校区、砂子塘体育南城校区、砂子塘奥林匹克学校相继开学,加上校本部和小白鸽幼儿园,现在砂子塘小学已成为一所拥有8个校址的教育集团。
雨花区教育局局长喻小健介绍,砂子塘小学在建分校之初,就储备了很多优秀骨干教师,通过建分校的方式,将砂子塘小学的教学经验和优秀骨干教师补充到薄弱学校。
“牛奶”会不会被稀释
历年来,砂子塘小学本部的学位都很紧张,多建几个分校缓解学位紧张,看起来这是一个周全之计。但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会不会打折扣?“牛奶”会不会被稀释?
对此,砂子塘小学一方面注重外引“补血”,以名校品牌吸引全国各地优质师资加盟、充实集团名师力量;另一方面,注重内培“造血”,积极发挥本部和优秀教师的领衔作用,丰富和完善教师间的联合备课、教学研讨等活动,促进了子体学校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他们积极鼓励教师拓展专业自主空间,构建团队合作模式,提高教学品位,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得到迅速提高,使名校集团成为名师的“孵化器”。不仅如此,砂子塘教育集团还成为了雨花区教师培养基地和人才输出基地。
均衡发展才能真正“减压”
如何让这些新建学校和提质扩容学校在最短时间内形成特色,办出水平,喻小健认为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发挥“名校”的基地带动作用。
砂子塘小学建8个校址只是全区基础教育资源均衡计划中的一个缩影。如砂子塘小学校本部和所建的6所分校、1所幼儿园,均实行党总支集体领导下的校长、园长负责制,各分校校长同时兼任本部副校长,本部和各分校的教师及行政管理干部配置均由学校统筹考虑、统一安排,教师和行政管理干部可在本部和各分校之间交流使用;在教学教研方面,各分校和本部之间统一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等,实现教学资源充分共享。
“我们也积极地在成熟的楼盘和社区中新建学校,以满足居民就近入学的要求。”喻小健透露,2007年到2012年,雨花区新建学校9所,改扩建学校14所,新增学位20300个。
“用‘名校’的基地作用带动全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最快速有效的办法。”长沙市教育局局长王建华告诉记者,通过加强薄弱学校的硬件和直接注入师资力量,使薄弱学校焕发全新的光彩,雨花区这种名校扩张背景下的管理模式是一个创新。(本报记者 龙 军 本报特约记者 禹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