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1893—1988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由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历时27年编纂、5次增删的最后定本《我生有涯愿无尽:梁漱溟自述文录》,在梁漱溟诞辰120周年之际出版。本书也是目前梁漱溟最完整的个人自传。
梁漱溟自称不是哲学家、国学家,只是“问题中人”,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为目标,毕生试图破解人生与社会的思想谜题。他的一生阅历丰富,几乎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百年变迁,从清末,历民国,到新中国,北大教书,乡村建设运动,发起民盟,等等,作者皆以细腻坦诚的笔触客观叙述,90多年人生轨迹中自学之历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嬗变以及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之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纤毫毕见。
作为现代儒家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他的学问和成就,更多是在自学当中获取。说梁漱溟是自学成才的楷模,一点都不为过,要不然,他区区一个中学生,为什么会被蔡元培相中,到北京大学当讲师?梁漱溟信奉中国一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梁漱溟在本书的《生平述略》《我的自学小史》章节中,回忆了少年时期自学的往事。他6岁开始读书,在他幼年时并没有学习四书五经,而是在读了《三字经》之后,学习《地球韵言》,这本书以韵文的形式,介绍世界历史地理人文。在阅读中,他的视野变得开阔,在东西文化的比较之中他懂得了中国文化的厚重。在《自学的根本》章节中,他谈到了自学的动力和原因是:向上心。他写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尤其是京城的维新运动和南方革命党的救国立场,让少年的他决心超越世俗的个人舒适生活追求,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崛起树立责任感。另外,他认为人必须力争上游,生命的意义才算完整。梁漱溟在《我的自传》中写道:“我的自学,最得力于杂志报纸。许多专门书或重要典籍之阅读,常是从杂志报纸先引起兴趣和主义,然后方觅它来读的。”
对于自学,好多人以为就是单一地学习某种知识,梁漱溟却以为,自学“应当就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要在生活中有自觉。但是求知识,却不足以尽自学之事。”他的意思是指:自学不仅学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使自己的生命境界得到超越。在清末民初的那个沧桑岁月,由于战火不断,梁漱溟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小学和中学。自上中学起,梁漱溟就开始在人生问题、社会问题两个方面进行苦苦思索,他自学西洋哲学、印度哲学与宗教、中国儒家典籍等等,他和当时所有进步的读书人一样,努力地为中国独立富强寻找出路。(《我生有涯愿无尽:梁漱溟自述文录》 梁漱溟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链 接
1985年,我首次将先父梁漱溟的自述性文字编选结集出版(1987年漓江出版社,书名《我的努力与反省》)。2013年,又经手这一增订再版本的事,这已是编选先父的“自述文录”的第五次了。
五次五个版本,先后多有增删改变。历次改变只有一个目的:以先父自己的文字,编选成一本他的“自传”。这里的“自传”二字当然只是借用;就其内容与作用而言,大体类似于自传而已。这样或可有些补救先父不曾自己动笔,写出一本真正的自传的遗憾。
现在这本增订再版的先父自述文录问世了。它自然具有一些独特之处,如某些重要的事件因个人亲历而了解的内幕,个人内心思想活动的深入自我剖析,所有文字一概出于“传主”之手,等等,这都是由他人所撰写的有关梁漱溟的传记类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读者不妨在阅读其他有关梁漱溟的传记类作品时,又读一读这本他的自述文录,或不无助益。如果读者还有兴趣,也可以浏览一下《忆往谈旧录》《我与中国民主同盟》,以及《这个世界会好吗》(晚年口述)等先父著述,也会有所收获。因为这几本书中,有先父对一些主要经历,如参与创建中国民主同盟,力促国共合作建国等,有更多更详尽的叙述,这些都是自述文录一书难于囊括的。梁培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