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07日 星期六

    他是社科界的“最美浙江人”

    ——浙江举行吴海京先进事迹座谈会侧记

    《 光明日报 》( 2013年09月07日   07 版)

        “吴海京十年甘坐冷板凳,写出四百万字的《资治通鉴续纪》,太不容易了!且不说其学术价值,光是这种精神已让人肃然起敬。我想再给吴海京十年二十年,让他继续钻研这本书,他的成就一定不得了。”浙江省社科联原主席、浙江工商大学原党委书记胡祖光此话一出,会上响起热烈掌声。

        吴海京是本报7月28日一版头条刊发的《著书的故事》的主人公,文章记叙了作为浙江省诸暨市政法委青年干部的他,穷十年之功用文言文完成《资治通鉴续纪》的事迹。该报道在浙江省各界产生了强烈反响,许多读者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对吴海京的钦佩之情,浙江省各主流媒体也纷纷报道其事迹。

        报道引起了浙江省委宣传部和绍兴市的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和绍兴市委书记钱建民专门作出批示,对吴海京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9月6日,浙江省委宣传部和浙江省社科联联合召开吴海京先进事迹座谈会,邀请省社会科学界专家学者研讨吴海京。绍兴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俞国娟首先介绍吴海京先进事迹,吴海京也介绍了自己写书的心路和历程,接着本报记者严红枫和叶辉讲述了发现、采访吴海京著书故事的经过和体会。

        研讨会上,专家们对吴海京事迹的时代精神表达了敬意。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教授董建萍说,在当前浮躁的社会环境和学术氛围下,文化自觉和历史自信显得尤为稀缺和珍贵。她说:“吴海京耗时十年,夜以继日地写书,其内心的精神支撑不正是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吗?他是历史资料海洋中的泳者,展现了对历史传统的国民情怀和对历史文化的价值追求。”

        不少专家还从学术角度对吴海京给予高度评价,浙江省社科院历史所所长陈野教授说:“知识分子应当有一种对国家、社会、文化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担当,光从《资治通鉴续纪》的选题看,这样的担当意识就很明显。我们需要埋首考据的作为,也需要提倡怀抱前贤社会担当、接续文化理想、为往圣继绝学的治学态度和精神,吴海京身上体现的这种精神十分难能可贵。”

        更多专家学者则对吴海京十年甘于寂寞写书的过程表达了钦佩。浙江传媒学院副院长王渊明教授说,吴海京是在非英雄的时代,做了一件英雄的事;在娱乐的时代,做了一件严肃的事;在功利的时代,做了一件非功利的事。王渊明说:“像吴海京这样的民间历史爱好者有这样的成绩,是文化繁荣的好现象,应该好好保护。”

        会上记者了解到,该书将进行修订完善后再出精装版。对此,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梁敬明表示,愿意在修订完善期间,在学术上予以吴海京帮助和支持。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郑新浦也表示,浙江省社科联将全力支持吴海京的修订出版工作。郑新浦还说,王国维笔下的治学三境界在吴海京身上得到很好体现,他称吴海京为浙江省社科界的“最美浙江人”,号召全省社科界向吴海京学习。

        最后,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向本报表达了感谢和敬意。他表示,近些年来,光明日报记者叶辉为浙江省挖掘了众多像雷云、陆立军、欧阳栋等重大人物典型,这次发现的吴海京又是一个非常好的旗帜人物。胡坚说:“在吴海京身上,展现的是敢于担当、甘于寂寞、勤于学习的精神,在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中,很值得广大干部去学习。接下来,浙江要帮助吴海京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有更多精力从事历史研究和修改完善工作,让这本书不仅有精神价值,更有学术价值。”    (本报杭州9月6日电 本报记者 严红枫 本报特约记者 朱海洋)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