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3日,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中国与东盟10国少女捧出盛满采自各国“母亲河”河水的水晶瓶,吉祥之水汇聚,托举“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木槿花会徽冉冉升起。
2013年9月3日,木槿花厅,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捧起金色稻谷,播撒在象征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土地”上,随后端起竹筒,用首届博览会采自11国母亲河的“合作之水”浇灌种子。
一汪清水流过十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也走过了十年的时光。十载合作,再创辉煌,中国与东盟各国携手同心,不断收获丰盛的果实。人们也在思考,阔步十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带来十载携手情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怀抱着共同发展的梦想,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上,中国和东盟10年来风雨同舟,携手共进,不断把友好合作推向新的高度。
自2004年始,每到金秋时节,在广西南宁这个西南边陲的明珠城市,中国和东盟各国的领导人、政商文化各界人士又见面了!这是一个友好互信的桥梁,也是唯一定期在中方举办的中国与东盟间的高规格交流活动;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平台,每年同期举行的商务与投资峰会上,政府官员、工商领袖、企业精英和专家学者,同台演讲,相互交流,洽谈合作,共创区域经济的繁荣。
10年来,中国—东盟双方贸易额增长了5倍,相互投资扩大了3倍,开创了合作的“黄金十年”。
带来经贸开阔路
中国和东盟国家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在地缘、文化等方面拥有很多相近之处。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下,中国—东盟自贸区在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
助力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博览会成长为一条“国际通道”。自贸区建成后,博览会增加了服务贸易专题,选择双方合作密切的金融、教育、物流、旅游等内容进行展示,配合举办中国—东盟金融领袖与发展论坛、物流论坛,为企业展示形象、交流对接和获取贸易先机提供捷径。
如今,博览会已成为中国—东盟产业对接的桥梁。通过博览会,中马钦州产业园、马中关丹产业园顺利推进,开创了“两国双园”国际合作新模式。博览会围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及中越“两廊一圈”建设等开展高层对话,推介合作项目,使双方次区域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10+1>11”,一个充满魔力的方程式。过去3年,东盟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速达到了21.6%。到2012年底,东盟对华贸易额达到3186亿美元。中国在东盟的直接投资额增长了8倍多,从2005年的6.7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59.1亿美元。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中国连续4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新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今年的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提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倡议,力争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今后8年新增双向投资1500亿美元,并表示愿与东盟一道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中国—东盟的区域合作将走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
带来新“钻石十年”
9月3日,《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论坛宣言》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晓钦表示,为了提升广西沿海服务中国—东盟海上合作的能力,除要合资合作建设一批深水码头和设施外,广西还将把北海、钦州、防城港整合为大型组合港。毫无疑问,广西将成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的桥头堡。
不仅是海上的互联互通,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通网络在全线铺开,“硬件链接”逐步搭建。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知。”历届博览会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人文交流活动,把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由经济领域扩大深化到非经济领域。戏剧展演、大地飞歌、艺术交流、出版盛会,把中国—东盟文化联系的纽带拉得更近。
从经济领域到非经济领域,从经贸合作到社会人文交流,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创了中国与东盟政治外交、经贸促进、人文交流“三位合一”的全方位合作新模式。
中国—东盟博览会,带来的还将更多。在“10+1”合作的基础上,积极面向“10+6”,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未来的中国与东盟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造新的“钻石十年”。(本报南宁9月6日电 本报记者 于园媛 刘 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