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末,吉林省长春市最高气温已降到了20摄氏度以下。在长春九台兴隆山镇的善满家园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里,女主人胡艳苹叮嘱完这个加衣服,又忙着帮那个穿上外套。对于胡艳苹而言,生活在这里的36位与她非亲非故的智障者,非但不是她的包袱,而是她的亲人。
作为长春市道德模范,义务照顾智障患者21年的胡艳苹,并不认为自己有多伟大,“长春还有好多道德模范做了比我更伟大的事,我常常被这座城市里的好人好事感动着、激励着”。
的确,在幸福长春,还有129位与胡艳苹一样感人的市级道德模范,还有无法计数的我们知名或是不知名的长春好人,共同用凡人善举不断给予城市幸福。
道德模范体现城市文明
“谢谢夏爷爷,谢谢陈奶奶。”今年5月,夏志国与陈玉珍带着一车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来到农安县哈拉海镇东方红小学。因患有股骨头坏死而行动不便的夏志国,在给同学们发文具时,精神头儿十足。
这对经营5平方米文具店、赚取分角利润的平凡夫妻,在15年里,走进省内40余所学校,为9000余名学生捐赠了近60万元的文体用品。如今,荣获第四届长春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的他们,依旧没有停下“微捐”的脚步。
“我竟和他们两口子住在同一条街道。”来长春打工的外地市民刘鹏觉得这对慈善夫妻格外亲切。参加过长春市第四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的刘鹏说:“21位道德模范和10名提名获得者的故事都令我感动,大伙儿一次又一次鼓掌。我真没想到一座城市里能有那么多好人好事,更没想到道德模范就在自己身边,长春不愧是‘最有人情味’的城市。”
从2007年起,长春市先后组织了4届“道德模范”和12届“好市民”评选,共选树“道德模范”130人,“好市民”90人。为长春市民树立了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道德标杆。
长春市委宣传部部长吴德金表示,这些榜样绝大多数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的事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通过选树这些典型,引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道德风尚,是评选活动的目的,也是城市精神和城市文明的传承与发扬。
特色宣传扩大社会影响
8月6日,长春市育新学校礼堂内掌声不断。长春市宽城区的群众演员以小品的形式演绎了长春市道德模范夏治国和长春市百川志愿者协会会长兰福利的感人事迹。
“一名志愿者能帮助务工人员讨要工资,帮助300多人就业,帮助农村小学建立农家书屋,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小品结束后,观众木灵决定从关爱自己身边的邻居做起。
活动主办方之一长春市文明办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把道德模范的故事以小品、快板、歌曲等形式演绎出来,表现力更强,群众更容易接受,也更乐于参与学习。
在宣传典型活动中,长春市始终坚持开创特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吉林省东北风公司董事长马普安说:“2009年,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受长春市文明办委托,从已经评出的两届道德楷模中,精选出14位典型,组织编排了‘二人转唱道德楷模’专场文艺演出‘道德颂’。节目不仅观众反响热烈,还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近年来,长春市对典型正能量的特色宣传此起彼伏。长春市绿园区开创的“寻找身边的雷锋”海选活动,以“百姓选百姓评”的形式鼓励群众发掘身边的“凡人善举”和“平民英雄”;在长春二道区东站十委社区试点建设的道德讲堂,已经在全市铺开。截至今年3月,全市“道德讲堂”示范点已经超过400个,举办各类讲座2000余场,受教育人数有10多万人次;在长春市多次组织道德模范故事汇节目汇演比赛,各县(市)区、开发区及相关部门准备的巡演节目要通过优中选优,才能被列入长春市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巡演团,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巡回演出……
长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弋在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50周年之际说,多种形式的正面宣传,形成了“人人学习好人,人人争做好人”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凝聚和扩大了长春的社会正能量。
凡人善举打造城市名片
8月13日,七夕节。在长春市公平路与东环城路交会处,一根被车挂断的电线悬在半空1.5米处,阻碍了许多公交车的通行。
正当一名公交车司机,准备让乘客用扫把将电线举过车体时,一位大爷放下了装满蔬菜的手提袋,拽住光缆落在地面的一头,高高举过头顶。
一辆辆公交车在老人的帮助下通过,司机们表达谢意的鸣笛声格外悦耳。直到两个小时后,维修车辆到来,满头是汗的大爷才拎着菜离开。过往的司机和乘客并不知道老人的名字,网友们称他为“七夕最美牵线人”。
在长春,好人好事绝非个例。在道德模范的选树和带动下,长春市的凡人善举从未间断。2006年,为完成病危女童欣悦“到天安门看升国旗”的心愿,数千名市民共同编织了“欣悦童话”;2012年,为帮助一名卖地瓜的老爷爷治好患病的儿子,一场爱心义卖“火”了地瓜摊,一天100斤地瓜卖了5万元;今年8月21日,在长春市东方之珠小区,一张张百元大钞从31号楼楼上飘下,3名群众与小区保安一同把钱集在一起。失主抖床单掉下的5000元,一分不少。
截至今年3月,长春市志愿者协会已经达到3576个,仅志愿者人数就超过了37万,占城市人口总数的10%以上。在长春,越来越多的群众形成了道德自觉,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下提升了道德素养,好人好事已“驻进”幸福长春。(本报记者 曾 毅 本报特约记者 任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