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06日 星期五

    道德建设节目 如何既走心又好看?

    《 光明日报 》( 2013年09月06日   07 版)
    吉林卫视道德建设节目《身边发现》剧照
    湖南卫视道德建设节目《平民英雄》剧照
    山东卫视道德建设节目《天下父母》剧照

        全国34家上星综合频道今年每周播出的道德建设节目达到40档,一些电视台地面频道也主动开办道德建设节目。但是,面对当下喧哗浮躁的舆论环境,道德建设节目要吸引更多观众的目光,发挥应有的净化和引导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日在长春举办的全国道德建设节目研讨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上星频道在黄金时间、次黄时间为道德建设节目留一席之地,对节目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于是,道德建设节目该如何创新,才能让观众们主动收看、主动接受、主动进行心理参与?这成为业界共同面对的课题。

     

    “做烂了”成制约发展的硬伤

     

        中央电视台“最美”人物系列报道、北京卫视《好人故事》、辽宁卫视《中国好人》、湖南卫视《平民英雄》……综观道德建设节目,不难发现这些节目主题多为“好人好事”,内容主要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这五类。节目形式多以专题片或演播室访谈为主,节目时长一般在半小时以内,放在黄金时段播出的数量不多。

     

        “对于很多卫视来说,道德建设节目像一块烫手的山芋。一来,这类节目样式单调,内容资源有限,很难做出新意和特色;二来,现在电视文化存在一种回避崇高的心理,好像一旦和思想道德、精神文明功能沾上边,节目要么是正襟危坐讲道理的刻板模样,要么是举起旗帜唱高调的矫揉造作,难以让人亲近。”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孔令顺说道。

     

        一个“最美司机”吴斌的故事,成为多个道德建设栏目的选题,这种“一窝蜂采一朵花”的现象引起了业界人士的担忧。广西卫视制片人张绚说出了心中的茫然:“上星频道在全国平台播出,如果只立足本省寻找主题肯定不行。然而,全国性的新闻热点毕竟有限,获得素材的渠道少,节目内容容易撞车,这种同质现象不仅会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采访对象也会被过度消费,甚至造成对某些爱心人物的伤害。‘做烂了’成为制约道德建设类节目发展的一大硬伤。”对此,黑龙江卫视总监武一鹤建议,成立一个全国性的资源交流平台,各电视台可以将资源上传下载,实现共享,互相借鉴,互通有无,节约成本。

     

    “不敢放在黄金时段”

     

        山东卫视总监黄宝书办《天下父母》栏目过程中产生了这样的困惑:“这个节目主要讲孝道,题材相对狭窄,而且很容易哭哭啼啼的,带有悲情色彩。这与我们想带给观众欢乐情绪和向上动力的想法不太合拍。该怎么破解,我们很头疼。”

     

        吉林卫视总监张万兴也坦言,人对一件事情的判断是多角度的。道德建设节目在强调主人公正面行为的同时,很可能也放大了周围的冷漠。另外,采取讨论的形式,涉及的专家越多,观点角度越不好把握,观众看节目,往往觉得“很遥远”“亦真亦假”。

     

        除了让观众走心,怎样让道德建设节目办得好看,如何提升收视率,也是所有道德建设节目共同面对的现实课题。欢笑比受教更轻松,更符合受众收看电视的心理诉求。在关注度上,道德建设节目相对于娱乐节目、电视剧,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不敢把道德建设节目放在黄金时段。”山西卫视总监吉仙红道出了很多电视台的无奈,这一时段往往是综艺娱乐节目或电视剧扎堆发力的时候,道德建设节目如何争得过呢?张绚则提出了道德建设节目制作上的困难——相对于综艺节目成百甚至上千万元的预算,经济效益不明显的道德建设在节目经费和资源配备方面也十分有限,既要保障节目质量,又要按时播出,可谓带着脚镣跳舞,难上加难。

     

    “靠最质朴的力量静水深流”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聂辰席强调,现在有些道德建设节目群众不爱看,问题出在制作理念和话语表达方式上。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各大卫视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破解道德建设节目的制作困局。

     

        “你的脚下沾了多少泥土,你的心中就沉淀了多少真情。无论时隔多少年,这些直指人心的节目都不需要依靠华丽的技巧,而是靠着最真实质朴的力量静水深流。”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编导柴义昆一句话抓住了做好道德建设节目的根本。

     

        形式创新是保持道德建设节目生命力的关键,电视人就此展开了各种奇思妙想。吉林卫视《身边发现》采用纪录片拍摄手法,每期2分钟的短小篇幅,高频次播放,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制作成本不高,又没有收视压力。江苏卫视的《花样年华》则以真人秀的形式,记录5个来自大都市的“90后”女孩在云南西双版纳布朗族山寨12天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变化。通过独立生活,以及和村民的接触,女孩们逐渐学会自信、责任、包容、坚强,在得到帮助的同时,主动帮助周边的人。

     

        “道德建设节目如果能够引入公益概念,借助社会和企业的力量解决百姓的问题,真正做些实事,这样传播力就会更强。”广东卫视制片人李丽平给出了这样的建议。江苏卫视总编室副主任刘原则认为,道德建设节目要解放思想,开阔眼界,适当运用新闻、谈话、故事、动画片、纪录片、真人秀等手法,提高表现力和感染力。

     

        聂辰席进一步强调,不能把加强道德建设、塑造文明风尚的社会责任,局限在道德建设节目中,要在新闻类、文化类、娱乐类等各类节目中融入道德教育内容,形成道德建设大合唱,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本文图片均为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李 蕾 本报通讯员 邱明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