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05日 星期四

    该反思技术与公共利益的关系了

    南 帆 《 光明日报 》( 2013年09月05日   02 版)

        一个崇尚技术的时代已经到来,细化设计方案、精确实现目标的技术专家受到人们尊重。因此,当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哗然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其与技术专家联系起来。

        从三聚氰胺奶粉到瘦肉精饲料,从制作毒胶囊到利用电话、互联网诈骗,舆论谴责无良企业、商家、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技术专家的责任却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专家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

        技术常常免遭道德问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依傍于“科学”。作为跨入现代社会的一个历史地标,“赛先生”(科学)一直拥有超常的威望。在许多语境中,“技术”与“科学”相提并论,享有同等的尊荣。尽管如此,“技术”与“科学”仍然存在多方面的差异——“科学”更多地从理论意义上考察规律,“技术”则注重解决某一个领域的具体问题。正因如此,“技术”必须比“科学”更多地考虑具体目标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笔者认为,是时候谈论技术与公共利益的关系了。在经济学、政治学视野内理解公共利益并不困难,重要的是,技术专家必须在专业工作之中意识到公共利益的存在。他们不能因为某一个具体目标带来的利润而损害公共利益。由于前景、适用范围以及后果尚未确定,某些技术项目对于公共利益的影响仍在争议阶段,例如生物技术克隆人类器官,3D打印机会不会成为不法分子生产各种武器的帮凶等。相对而言,另一些技术项目带来的危害已经众所周知,如将过量抗菌素掺入动物饲料,借助特殊的化工知识制造毒品等。作为技术专家,他们深知后果的严重性,可为什么他们的良知默许了这一切?

        公共利益事关每一个社会成员,当然也包括那些技术专家。如果电器工程师吃到的是地沟油烹煮的食品,药品生产者买到了山寨手机,他们的愤怒也不会亚于身边的人。所有的人都应该明白,践踏公德的后果迟早也会落到自己头上——即使你是腰缠万贯的技术专家也不例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