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05日 星期四

    光明论坛

    坚信基层干部中“好官”是主流

    ——二谈正确看待基层党员干部

    严四维 《 光明日报 》( 2013年09月05日   02 版)

        据今年上半年《人民论坛》杂志的调查,“贪污腐化”“吃拿卡要”“作威作福”等正成为描述基层干部的高频词,“领导干部大部分是贪官”的观点在部分网民中有一定市场。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调查者认为当前基层干部形象普遍被误读,基层干部污名化形势严峻。

        相比起污名化,另外一种思潮——非理性“仇官”更危险。污名化是对干部形象的损害,而非理性“仇官”,则直接对领导干部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而在这种威胁中,基层党员干部首当其冲。

        无论是污名化基层干部,还是非理性“仇官”,都是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多元化的体现,是部分网络舆论缺乏理性,片面追求“狂欢”的共鸣而结出的恶果。恶意诋毁基层党员干部,或者抱着娱乐化心态消费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不仅背叛自身良知和社会责任,也给社会诚信生态造成极大的破坏。

        要防止这两种思潮的危害,除了加强监督和法治建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言行以外,更要引导人们客观准确认识领导干部,分清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官”主流和部分贪官污吏的支流。

        坚信基层干部中“好官”是主流,是实事求是的观点。在干部队伍中,确实有一些贪赃枉法、道德败坏的地方官员,但还有更多一心为民、扎实做事如杨善洲、菊美多吉等大批基层党员干部,他们用自己的为公之心、爱民之心,树起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丰碑。许多基层党员干部为了工作,“五加二”“白加黑”,为了争取群众利益最大化而忍受怨言、克服困难,广大群众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坚持基层干部中“好官”是主流,是社会诚信的需求。我们许多基层党员干部不辞辛苦将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的关怀源源不断传递给基层群众,而如果某些人因一时一事,或者受他人鼓动,对基层干部进行污名化甚至非理性仇视,有违现代诚信社会的交往理性。分清领导干部中的主流和支流,给予基层干部应有的信任,这是构建诚信社会、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应有之义。

        当前,党和国家正在把反腐败当成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来抓,中央政治局为此刚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全党上下正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要整治当今党员干部中突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我们相信,作为主流的广大优秀党员干部一定能不辜负人民群众的信任,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中国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