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是班上一个文静的小姑娘。刚入一年级时,她和班上的其他孩子很是不同。下课了,独自一人坐在座位上看书;做操时,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任凭老师怎么劝说;亲子活动时,硬是拽着妈妈的手不肯到游戏中去……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小宇经常把手指含在嘴里。
与家长沟通后得知,小宇这么小的年纪已经在好几个城市待过,上过好几个幼儿园,每次时间都较短。她没有好朋友,性格越来越内向。她没有安全感,渐渐地养成吃手指的习惯。我和家长达成共识:现阶段没必要纠正孩子吃手的毛病,迫切需要孩子尽快地融入班集体。
两年多过去了,小宇变得开朗、自信、阳光了,也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可她依然下意识地含着手指。我想:咬手指已经成为小宇的一个坏习惯了,而不是没有安全感。
怎么帮小宇改掉这个坏习惯呢?我尝试了多种方法:个别谈话,眼神暗示,点名提醒,奖票激励……可算是软硬兼施,但效果都不理想。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宇是学校民乐队队员,每周都有几天早上去练习弹琵琶。一次,由于要急着回班上课,小宇连假指甲都没来得及卸去。我见了之后,灵机一动,何不让小宇在常咬的手指上缠上一层胶布呢?我把这个想法跟小宇私下沟通,小宇欣然同意。
还没等我与家长协商,当晚,小宇自己就把我的想法兴奋地告诉了爸爸妈妈,并说自己有决心改掉这个坏习惯。小宇妈妈在给我的短信上这样说:“亲爱的张老师,特别谢谢您!今天小宇回来说您关注她‘吃手’,还和她一起想办法,她有信心改掉这个坏习惯了。我们在家和她约定,如果一天没有吃手,可以有两元零花钱,这样等她攒够了,就可以买礼物送给姥姥了(小宇从小是姥姥带大的,与姥姥的感情最深)。”
就这样,小宇每天坚持在手指上裹一层胶布,如果不注意咬手指,胶布的味道会“提醒”她。
一个月坚持下来,小宇“吃手”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但也经常有忘了裹胶布的时候,我就用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去提醒她,小宇总是欣然接受,立刻裹上“胶布”,回报我一个灿烂的笑容。因为在她心中,老师是在帮助她,呵护她。
三个月之后,再也见不到小宇“吃手”了。
什么是教育?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培养好的习惯。”作为小学老师,在培养学生好习惯的同时,要帮助学生改掉已有的坏习惯,预防滋生新的坏习惯。我们教师要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学会充分利用周遭的一切,也就是要学会“善假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