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的延安,葱郁芳馥、生机盎然。中央国家机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党支部书记研讨培训班的57名学员来到向往已久的红色圣地,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接受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洗礼。半个多世纪前,正是在这里,毛主席发出号召:“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也是在这里,群众路线这一党在理论上实践上“最有威力的创造”得以不断完善。今天,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仍然是党的群众路线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这里有真理,有理想信念,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宗旨”
宝塔山下,面对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手庄严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第5期厅局级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班的学习生活,以这样的方式开始。重温入党誓词,这也是每一个学员到中延院的必修课。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像一首动听的老歌,对于我们这代人有着特殊的情感和意义。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一下子就让我们进入了角色,为增强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开了好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党委书记刘政学员显得很激动。
在延安枣园村的西山脚下,一块绿树环抱的平台上立着一块石碑,“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赫然在目。来自中央国家机关的党支部书记们齐声朗诵:“……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站在这里,李世明老师为大家详细描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来龙去脉: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讲演《为人民服务》;十天后,他又在《坚持为人民服务》讲话中指出:“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下去,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我们要努力改掉,这样我们就能无敌于天下。”在党的七大报告中,他郑重强调: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这里朗诵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带来的震撼和感触是深刻的。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不是谁想出来的,而是无数像张思德这样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赤诚谱写而成的。”外交部领事司党支部书记、司长黄屏学员告诉记者。
在杨家岭,学员们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的旧居,来到毛泽东与斯特朗谈话的地方。当年斯特朗在采访后这样写道: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
一旁小沟边的菜地里,绿的白菜、紫的茄子、红的辣椒,娇艳诱人,让人不禁想起主人似乎刚刚荷锄而归。这是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抽时间开垦出来的。1940年6月1日下午,毛泽东在这里款待贵客——南洋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没有美酒珍馐,桌上摆着的是主人亲手种的新鲜蔬菜。此情此景,这位见多识广的老人不由得慨叹:“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看着这片菜地,仿佛看到毛主席亲自开荒、耕种的身影,一场如此重要的会谈是在孩子们叽叽嘎嘎的谈笑声中进行的。这些具体的细节让我感到党的革命宗旨如此清晰、如此生动。它应该就是我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临沂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杨波学员陷入了深思。
在延安谈理想信念和优良传统,较之其他地方似乎更能彰显其深刻含义。毛主席曾骄傲地宣称:“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说:“在延安,我见到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虽然这里物质生活极为匮乏,却有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层层封锁,义无反顾地奔向圣地。仅1938年5月至8月,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来延安的青年就达2288人,被美国记者斯诺赞誉为“东方魔力”。
“任何人来到延安都会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怎么能在这样的山沟沟里打出江山?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这里有真理,有理想信念,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宗旨。‘信仰’‘宗旨’‘奉献’,不需要任何说教,这些以往抽象、枯燥的名词在这里一一鲜活生动起来。”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金鑫学员意味深长地说。
“群众路线体现在老一辈革命家的日常作风和一言一行当中”
十三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一瞬,但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来说,却是生死攸关的重要阶段。是什么力量使我们从此“能够战胜一切而不被战胜”?小米加步枪,何以得天下?每个到延安来的人都想找到中国共产党获得胜利的“秘诀”。
“这些天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群众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是我们党在理论上实践上‘最有威力的创造’。”全国人大办公厅联络局党支部书记陈庆立学员是个喜欢思考的人。转战陕北时,群众的掩护使得党中央近在咫尺敌人却茫然不知,把“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其实真的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发挥它的威力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
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南泥湾,一大片陕北难得一见的水稻长势喜人,引起了学员的惊奇和赞叹。观看南泥湾大生产展览,大家很难把这“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与图片上曾经荆棘遍地、野兽出没的荒山野岭联系起来。
那时候“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针对某些工作人员轻视群众物质利益的思想和做法,党中央强调:“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一场大生产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王涛老师的讲课抑扬顿挫、引人入胜。当时克服困难靠的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靠的是艰苦奋斗的精神,靠的是和群众打成一片。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明确提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强调这一方法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无限循环的,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实际工作,如‘三三制’原则、精兵简政、征收公粮、劳动竞赛、夫妻识字等,都遵循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先在群众中实践,有的还由群众首创,再推广实行,逐步完善。‘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高兴不高兴’,被作为边区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标准。我们今天践行群众路线就应该从具体工作起步。”经过几天的学习,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党支部书记、庭长戴长林学员已对延安的历史颇有心得。
在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人们被地上摆着的一辆老式纺车吸引了,几个女学员还好奇地试了试。讲解员告诉大家,这是当年朱总司令在深入基层考察时,从老百姓家里发现的。随之这几乎被人遗忘的纺车成为周恩来、张闻天、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和广大军民的“标配家具”。周恩来和任弼时还曾在纺线比赛中获得“纺线能手”称号。
“只见公仆不见官”,群众路线体现在老一辈革命家的日常作风和一言一行当中。他们吃的是小米,住的是窑洞,穿的是粗布,“上至总司令下至伙夫,待遇相同”。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处处以身作则,被群众昵称为“老黄牛”。睡觉没有枕头用衣服包垫,没有皮带就用一根麻绳代替。在延安,无论多高级别的党员干部总是和群众打成一片。一位外国记者曾形象地说:“如果总司令从台上走下来,几分钟后,你就再也分辨不出谁是总司令了。”
这些天耳闻目睹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经常感动不已。兰州大学副校长安黎哲学员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当时有个村庄妇女不生小孩,毛主席知道后马上让有关部门去调查,最后发现问题出现在饮用水上。边区政府立即采取治水措施,并帮助大家整治环境、培养卫生习惯。不久小山村里就响起了初生娃娃的哭声。党的最高领袖关心群众生活竟然无微不至到这样的程度,生动诠释了什么叫‘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到延安学习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也要用脚去走,用心去体验。党性班学员安排了直接到田间地头劳动的情景体验和深入农户调查的社会实践。中纪委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监察局副局级纪检员邢云和学员坐在楼前的石凳上兴奋地给记者描述体会:“我们被随机送到几个村口,直接走进老乡家面对面交流。这种经历还真不多,不仅了解了农村的情况,有一个小组还成功调解了一例民间纠纷。感觉老百姓很实在,对我们也很信任。现在的党员干部需要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上下真功夫。”
“一次群众路线的寻根之行,一场传统作风的精神洗礼”
从宝塔山到凤凰山,再到枣园、杨家岭,学员们人手一个小马扎,走到哪里,课就开到哪里。除了市内的教学点,学员还经常驱车奔赴南泥湾、安塞县等地追寻和体悟这段气势恢宏而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他们都喜欢把中延院叫做“小马扎上的教室”。
据统计,延安全市遍布着革命旧居、旧址180余处。现场教学、亲身体验是中延院培训干部的重要特色。一个点就是一部活教材,一堂课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比如“延安时期的党群关系”这堂课,就设在毛泽东当年给24名老人拜寿的圆桌前。在历史发生地讲述历史,可以增强感染力;在历史发生地反思现实,可以增强震撼力。
作为一所进行党性、党史和党风教育的干部学院,“延安时期党的奋斗历程和优良传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是当时形成的丰富的群众工作理论和积累的生动的群众工作经验,对于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具有可资借鉴的重要价值。”中延院常务副院长陈燕楠如是说。
长期以来,我们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基层实践和廉洁自律等模块中都贯穿着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的内容。中延院副院长靳铭告诉记者,围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院组织了“延安时期的党群关系”“弘扬延安精神,践行群众路线”“弘扬‘整风’精神,加强作风建设”等主修课程,以及以“群众工作的实践和体会”为主题的讲座,以“‘只见公仆不见官’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主题的现场教学,以“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为主题的结构化研讨等内容,并举办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主题的第三届党性教育“延安论坛”。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学院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中延院副院长王紫贵介绍说,为了进一步增强群众路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学院在“口述历史·延安的红色岁月”项目采访的1000多位老同志中,专门请了近200位老同志谈延安时期的群众工作,制作了《延安时期的群众路线》音像教学专题片。此外,还与有关新闻媒体合作,面向全国开展“群众工作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推进群众路线教育理念、内容、方式和载体创新。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在壶口瀑布,学员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慷慨激昂地唱起了《黄河大合唱》。激情教学也是中延院的特色培训方式之一。云南省工商联合会副主席赵名辉学员在培训中不小心扭伤了脚,但他仍拄着拐杖,不肯缺席任何一次活动:“说实话,好几次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不能退出,不是为了壶口瀑布的美景,而是要体验这一份感动!”
从《白马调》到《东方红》,这首陕北民歌的演变轨迹代表了老百姓的心声,这是对共产党最真诚、最朴实的认可。“正因为我们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群众才发自内心地用‘人民大救星’来歌颂党和党的领袖。”审计署社保审计司党支部书记、司长陈太辉学员动情地表示。
“历史穿越了黄尘古道,总有一种精神颠扑不破,也总有一种气质历久弥新。”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由明春学员深有感触地说,“这是一次群众路线的寻根之行,一场传统作风的精神洗礼。触摸着老一辈革命家的历史轨迹,很容易就和今天我们的工作作风联系和对照,也带给我们前进的动力。”
当年黄炎培与毛主席关于“历史周期率”的“窑洞对”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中央国家机关各党支部是制定政策、落实政策的重要部门,接受延安时期优良的群众路线传统教育,用整风运动的经验强化实效,切实转变作风,才能真正造福于民。”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织部第一副部长张璐对这次培训抱有很高期望。
在延安,有太多经验可以总结和体验,中延院人深感重任在肩。“我们将把群众路线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设计品牌课程,编写特色教材,开展现场体验及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引领学员深入了解延安时期的党群关系,自觉继承延安时期党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陈燕楠说。(本报记者 户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