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02日 星期一

    专家访谈

    武术:中国体育文化的象征与传承

    ——访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

    《 光明日报 》( 2013年09月02日   12 版)

        9月1日是第十二届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开赛的日子,也是检验武术项目发展成果的时刻。在接下来的3天里,观众将在辽宁大学体育馆领略武术的风采,感受武术的魅力。届时,获得武术套路决赛资格的运动员,加上由5名男运动员和3名女运动员组成的香港队,共计25支运动队、163名男女运动员,将围绕7枚金牌展开激烈的角逐。

     

        开赛之前,记者就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高小军。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着民族精神,代表着国家形象。从古至今,武术始终伴随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一路走来,已经成为公认的中国文化信息载体,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华民族符号,成为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和增进中外友谊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目前,在我国,武术项目不仅具备一般体育项目的健身、竞技、产业等功能,而且还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载体。”高小军说,近些年,武术通过教育功能、体育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医学功能和艺术功能等,充分展示了民族精神、武德修养、文明礼仪、内外兼修、和谐共生、挑战极限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揭示了武术文化在国家大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如今,在全国范围内共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1个单位获得了“全国武术之乡”称号,全国参加武术健身的人口总数为7000多万,段位武术习练者超过百万,武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搭建起来。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政府武术管理部门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世界推介,借助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等三代人的影视作品传播,以及民间传统武术家、传统武术组织的自由式传播,中国武术特别是中国功夫已名扬四海,引起各国武术习练者和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多年来,我们举办各类国际培训班,培训各国武术骨干,参加国际文化节等重大交流活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国武术的国际影响。”高小军介绍说,正在规划的武术段位制国际推广方案,将分阶段完成推广任务目标,同时也势必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和增进中外友谊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就中国武术的传播而言,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与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和印度的瑜伽存在差距。所以,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任重道远。

     

        “中国武术国际推广战略目标是以武术段位制培训习练为核心,利用资源多元推进。今后,将首先在孔子学院、驻外机构和企业、驻外文化中心和武术组织、武术馆校等推广,然后扩大到民间。此外,还要有选择地建立境外培训中心和考试站(点),方便习练者就近学习和考试。”高小军认为,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的核心要义,应该是如何在体育的武术、运动的武术、拳种套路技术的传播过程中更多地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我们需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扩大武术交流合作,真正使武术文化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华民族符号。  (本报沈阳9月1日电 本报记者  刘 彬 王 东 侯珂珂)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