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军人从武、用武、尚武之德性。纵览中华这本大书,武德兴则国富兵强,武德衰则国破兵废。“精忠报国”“爱民为本”“智勇兼备”“守志持节”“和军一心”“上下同欲”“奇正并用”等兵家箴言,累经千年沉积,是发展具有我军特色的先进军事文化的精神富矿。
“岳母刺字”澎湃的血脉
“岳母刺字”,一个流芳千古、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岳母刺下的“精忠报国”4个字,无疑体现了中华传统武德的至高境界,哺育了历代忠贞为国的铮铮将士和民族英雄。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我军自觉传承“精忠报国”武德文化,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金星闪耀在军旗上,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人民军队党缔造,成长壮大党培养……”这首雄浑激越的《听党指挥歌》,唱出了“精忠报国”的时代强音。“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邓小平的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我军性质。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挺胸堵枪眼,罗光燮滚雷辟通道……正是因为将“忠诚于党”与“报效国家”有机地刺入自己的血脉,人民军队才奏响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发展具有我军特色的先进军事文化,要准确把握其政治属性。具有我军特色的先进军事文化,是以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最高形态、以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为制度特征的军事文化。抚今追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以最先进的形态、最科学的理论、最崇高的精神、最辉煌的业绩和最神圣的使命,将“精忠报国”武德文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新形势下发展具有我军特色的先进军事文化,可内化为官兵的爱国之情,固化为官兵的强国之志,转化为官兵的报国之行,使之真正成为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可靠政治保证。
“爱民为本”汲取的力量
辽太宗在一次宴请大臣时,向大家询问何为治国治军之根本,有人对答:“军国之务,爱民为本。”辽太宗深以为然。“爱民为本”,是自古以来处理军队与民众关系的基本武德规范。《资治通鉴》就有“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之名论。《淮南子·兵略训》提出:“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爱民为本”的传统武德文化,强调还政于民、与民同利、顺应民意、保境安民,这对夺取战争胜利,意义非凡。
我军素与人民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从“爱民为本”的武德文化中汲取养料,人民子弟兵早就将其升华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回顾我军漫漫征程,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服务人民的历史:井冈山的挑粮小道,长征路的雪山沼泽,南泥湾的劳动号子,上甘岭的弹片硝烟,猫耳洞的蚊蝇虫蛇,长江边的抗洪堤坝,无不见证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动人场景。民心所向,使我军获得无与伦比的道义支持;人民解囊相助,使我军获得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援;人民信任赞誉,使我军获得永不枯竭的精神支撑。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爱民为本”的武德文化,就要进一步拓展践行宗旨的内容、形式和手段。
“尚勇治气”支撑的胜利
古人云:“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已为无数战争实践所证明,故中华武德文化推崇“勇胜”。“勇胜”之勇,绝非愚勇、鲁勇、悍勇、匹夫之勇。“勇胜”之勇是一种智勇,“智勇而后可以建功业”。历代兵家都强调“尚勇治气”,把激发军人的战斗精神放在重要位置,同时也强调勇中有智,勇而有谋,所谓“智勇兼备,大事可成”。孙膑设伏马陵道,田单大摆火牛阵,诸葛亮巧唱空城计……这些可圈可点的经典战例,不能不让我们叹服其大智大勇的武德风范。人民军队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先进军事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战斗性。我军在血雨腥风的考验中,以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迹。
发展具有我军特色的先进军事文化,要准确把握其战斗性特质。当前,我军正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复合发展的阶段,要全面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任重道远。面对方兴未艾的新军事变革浪潮,有的官兵提出,未来战争打的是高科技,“虚拟世界”“电磁空间”将替代血腥的战场,“网络对抗”“远程打击”将取代面对面的搏杀,革命战争年代的那种战斗精神还管不管用、过没过时?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信息化战争不会改变战争的法则,强大的精神力量永远是战斗力提升的有力支撑。未来信息化战场,随时可能出现最危险最困难的情况,要求我们必须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传统,把勇敢精神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起来。(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系副主任、副教授 古琳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