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31日 星期六

    怒海浪尖上的“安全守卫”

    ——记我国北部海域救助打捞队伍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31日 02版)

        过往船只遭遇危险,他们舍身救人、打捞财物;

     

        漏油事故,他们清理油污……

     

        最近10年,这支队伍在与狂风大浪的搏斗中,挽救了近7000条人命,直接挽回财产价值100多亿元。

     

        他们就是北海救助局和烟台打捞局组成的专业救护打捞队伍。

     

    “大风浪就是主战场”

     

        “刚把被困的第四个人救上来,难船就翻了过来。再晚一会儿,我们就可能都没命了。”回想起两年前的那次救援,北海救助局应急反应队救助员王海杰现在仍心有余悸。

     

        2011年10月,“辽丹渔26628”号渔船被一艘货轮撞沉,翻扣在大海上,4名船员被困在底舱。王海杰潜水下去,将渔网、水泥板等船舱里的杂物清理干净,进入舱门,他惊喜地发现,4个被困船员依然活着。连续救出3个人后,在水下工作两个多小时的王海杰有些头晕恶心,队长关切地问:“还能不能坚持?不然换个人吧。”“没事儿,我能坚持!”王海杰咬牙坚持再次潜到难船里,将第四名船员救出。

     

        凭借着这次高难度的成功救援,王海杰荣获了国际海事组织颁发的“海上特别勇敢奖”。在北海救助局,这样的救人英雄还有很多。北海救助局副局长郑健介绍说,渤海湾水上通道日益繁忙,而冬季气候条件恶劣,安全事故多发。10年时间里,北海救助局累计完成特种救助任务2498次,使378艘遇险船舶转危为安,直接获救财产价值超过140.86亿元。郑健告诉记者:“对我们来说,大风浪就是主战场!”

     

    “大学生打捞工程师越多越好”

     

        记者见到王道能时,他正埋头在一堆图纸中写写画画。王道能解释说:“现在手头没有打捞任务,正好可以‘充充电’,多学些打捞知识。”

     

        200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王道能来到烟台打捞局,做起了打捞工程师。刚工作不久的王道能就碰到了一个“硬活儿”——打捞“畅通”轮艉段。“畅通”轮艉段的舱内存有300多吨柴油,严重威胁着海洋环境。由于难船舱室几乎全部破损,完全丧失内浮力,采用传统打捞工艺根本不能整体打捞。如何整体打捞“畅通”轮艉段成为问题。

     

        王道能查阅大量打捞案例和技术,确定使用拉力千斤顶的打捞方案。为了确保打捞方案的成功实施,大学里锻炼的计算能力派上了用场。王道能每天晚上到甲板上测量海水的流向、流速和潮汐涨落,终于计算出了抬浮沉船的力量和角度。依靠王道能的数据,拉力千斤顶精准作业,一举将“畅通”轮艉段抬浮上来。

     

        烟台打捞局党委书记张少春介绍说,现在大吨位船舶越来越多,对打捞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王道能这样的大学生打捞工程师越多越好。”

     

    “把救助精神传递给全社会”

     

        “他的腰不好、受过伤,在船上又要长时间站着。现在轮休在家,我就每天都给他捏捏。”说起在北海救助局做轮船机长的丈夫王伟,刘艳芳满脸心疼。

     

        结婚16年来,王伟只在家过了四五个春节。提起往事,刘艳芳有些感慨:“真是挺苦的。儿子上下学接送、辅导功课,都靠我一个人。”记者问刘艳芳:“找这样的丈夫后悔吗?”红了眼眶的刘艳芳坚定地回答道:“不后悔!他做的是救助人命的善事,和这样的男人过日子,我心里很满足。”

     

        在南隍城岛,有一支由岛上居民自发组成的救助志愿者队伍,投身到海上救助事业中。渔民出身的志愿救助队队长宋云昌告诉记者:“渔民在海上难免遇到危险,能帮到别人,就是一件好事。”

     

        如今,岛上的每个居民都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宋云昌说:“我们渔民不能总接受别人的救助,也要把救助的精神传递给全社会!”(本报记者 杨 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