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强过自己的人才,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胸怀,还决定一个人的成就。
唐朝诗人崔颢,写有著名诗篇《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严羽的《沧浪诗话》推其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后来,李白也曾想在黄鹤楼题诗,因见崔颢诗便叹息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虽才华横溢,却没有贬低他人,而是心向往之,认真学习,反复琢磨,后来终于作了一首与崔颢类似的诗《登金陵凤凰台》,可谓不相上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难以超越拜为师,这是对待人才的正确态度。面对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只有虚心学习,才能弥补差距,迎头赶上,乃至并驾齐驱。唐朝张继写有《枫桥夜泊》一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后世到枫桥时,都以张继为榜样,躬身向学,留下很多著名诗句,先后有宋人孙觌的《再宿枫桥》,清人孙技蔚的《枫桥》等等。
与以上拜能者为师相反的,还有一些人妒贤嫉能,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成为历史的反面。比较典型的有曹丕与曹植的故事。曹丕嫉妒曹植的贤能,让其七步作诗,否则便杀头。好在曹植聪明,留下著名的《七步诗》,得以逃生。比之曹植,隋朝的薛道衡却没有那么幸运。隋炀帝杨广喜欢与臣下和诗,相和之间又以臣下拙于诗句而自矜高明。一日宴罢,隋炀帝以“泥”字入韵要诸位大臣相和,大臣们都面露难色,吞吞吐吐,只有薛道衡脱口而出:“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而且是一气呵成《昔昔盐》全诗,琅琅上口中,意味无穷地勾画出雕梁画栋空寂寥的沧桑人生,渲染了锦绣帷帐间美人落寂的自伤。自负的隋炀帝收起了面色的璀璨,只能以春风桃李、秋雨梧桐般低俗的诗句相对。皇帝丢了面子,就杀心顿起,不久就寻了个理由,把薛道衡送上了“断头台”。
历史上如此嫉妒贤能的人,还有很多很多。譬如逢蒙杀掉其师羿,李斯迫害韩非子,庞涓摧残孙膑,曹操杀死杨修,周瑜排挤诸葛亮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教训和镜鉴。
嫉妒人才、打击人才、压制人才,本身就是一种病态心理,其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结果,项羽虽英勇盖世,也只能兵败垓下,难建功业。相反,宋太祖赵匡胤,尊重人才,真心拜人才为师,使得当政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空前绝后,得成大业。
对待人才的态度不同,必然会有不同的结果。这启示我们:嫉才误才之心不可有,学才爱才之心不可无。对一个国家来说,不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就会出现“楚才晋用”的尴尬局面;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说,不重视人才、敬畏人才,就会像“白衣秀士”王伦一样,手下尽是庸才;对一个人来说,不善于向人才学习,不懂得汲取人才优长,就难以超越他人,陷于孤芳自赏的境地。因此,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应与贤才同进步,与英才齐发展。唯有如此,才能筑就业绩伟绩,留下口碑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