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28日 星期三

    民窑的魅力 石湾的瑰宝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28日   09 版)
    图片为钟汝荣作品《腾龙观音》 (资料图片)

        广东佛山的石湾镇素有“南国陶都”之誉,尤其是明清时生产出大量以人物、动物等为造型的“石湾公仔”,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陶艺史上的一朵奇葩。2006年,石湾陶塑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湾窑代表中国陶塑最高水平

     

        8月22日,主题为“民窑的魅力”的石湾陶艺学术报告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报告会由广东省岭南文化艺术促进基金会、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和市文广新局主办,包括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在内的几十名专家学者以及佛山国家级陶艺大师与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表示,石湾陶艺的总体水平非常高,代表中国陶瓷雕塑的最高水平。不仅历史上名家辈出,小小的石湾现在也拥有18位国家级大师,仅次于景德镇。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黄卫文说,故宫博物院现藏明清至现代的石湾窑制品约370余件,其中原属清宫旧藏的石湾窑藏品现计有82件。可见,石湾窑作为明清时的岭南民窑,其产品不仅广为民间使用,而且历史上曾经作为贡陶进入宫廷。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王莉英回忆起她在1982年写中国陶瓷史的时候,在清代部分专门有一个章节谈石湾窑。她说,石湾窑不是一个简单的民窑,这基于它有一个非常纯熟、非常精湛的工艺技术,以它自己本身的艺术特色,感染了各个阶层的人。广东省博物馆冯素阁研究员说,岭南遍布着众多的古代窑址,特别是石湾窑,为我国两大陶都之一,艺术风格独到而丰富。

     

        “假如你到过广州陈家祠,你就会被屋顶上那精美绝伦的建筑雕塑所惊艳。”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孙建君最早接触到的石湾陶作品,就是在陈家祠看到了民国石湾大师潘玉书和刘传当年技艺精湛、巧夺天工的作品。那种大型瓦脊群像,是两广地区及东南亚各国当年庙宇建筑物上不可缺少的装饰物,雕刻有各种民间传说、神话故事。

     

        此外,佛山祖庙、广州六榕寺、镇海楼、罗浮山的冲虚古庙、东莞康王庙、三水胥江祖庙、德庆悦城龙母庙、肇庆阅江楼等,还有东南亚各国的庙宇和古建筑物上,都能见到清代石湾窑烧制的瓦脊人物群像。可见明清以来,石湾瓦脊烧制之多,制作之精,销路之广,行销之远。

     

    “石湾公仔”闻名海外

     

        佛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松坚说,石湾陶器行销国内又出口海外,有广泛深远的影响。石湾曾多次在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陶艺展览,“石湾公仔”名噪南洋。收藏家不断涌现,例如陈允和收藏的“石湾公仔”多达上千件。有的收藏家觉得“石湾公仔”好像能与自己沟通:“我每天对着石湾寿星慈祥欢乐的神态,抚摸他丰广的额头,快乐的精神油然而生。”

     

        甚至在大西洋彼岸,也有不少“石湾公仔”的拥趸。有位名叫施钦仁的美国人,特别钟爱“石湾公仔”,曾撰文《为什么收藏石湾》。他的小女儿施丽姬与石湾结缘,造就了三个第一:一是她于1981年写下了20多万字的论著《石湾陶器研究》,成为世界上第一本以英文写成的比较全面的研究石湾窑的论著;二是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研究石湾窑而考取博士的人;三是她于2002年促成邀请石湾师傅赴美国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讲学4个月,使石湾窑第一次长时间登上美国高等学府讲坛。美籍华裔雕塑家吴信坤说,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收藏过一件石湾陶艺作品《达摩》,罗丹解释说是从日本带回法国的,其实一看就知道是石湾的东西。

     

        身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的杨英才,无意中在国外看到一些藏家收藏的石湾公仔时,都不免感到吃惊。“明清时期作者做出的石湾公仔,是真正原始的、原创的石湾公仔,它们的可爱程度和动人程度,是我们在石湾这么多年都没见过的好作品,这些都流到国外了。”

     

        “石湾之陶遍两广,旁及海外之国。”黄松坚介绍,石湾陶远销世界74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中国民间艺术来说还不多见。石湾陶体现了中国底层的老百姓最真实的情感,在海外拥有众多收藏家,又进入各国博物馆和联合国展厅。尤其2002年在香港成立了国际石湾陶艺会,更将石湾陶艺的文化艺术层次推上新的台阶。

     

    石湾窑价值为世人所低估

     

        佛山是中国最大、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年产量约占全国的40%和16%、全球的25%和5%。然而,相比较之下,近年来,石湾公仔在市场上并不乐观。据不完全统计,石湾地区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的陶艺企业仅10家,小作坊有200多家,整个行业的年销售额仅2亿多元。

     

        “石湾陶艺在历史上是有影响力的,受到高度肯定,但近年我们感受到,佛山建筑陶瓷的名气比较大,但是艺术陶瓷却没什么名气。”佛山市市长刘悦伦认为,佛山陶艺是岭南文化艺术的瑰宝,新时代佛山陶瓷不能依旧“养在深闺人未识”,现实的情况决定了石湾陶艺作品绝不能再继续低调下去,必须深入挖掘和推广宣传。

     

        为了擦亮石湾陶艺的文化品牌,把石湾陶艺从区域文化品牌推向全国,在佛山市政府的主导下,近日,佛山市陶艺文化系列活动应运而生,石湾陶艺迎来了在国家博物馆绽放民窑魅力的机会。

     

        9月1日,佛山市文化产业促进会组织的“新月雅集——佛山当代艺术陶瓷专场拍卖会”将在北京举行。“石湾陶艺以集体面貌出现在高档次拍卖现场,还是第一次。”杨英才认为,拍卖会将成为一种石湾陶推广的流行方式。

     

        石湾陶艺术影响力备受肯定,为何市场上却不吃香?据了解,2009年前后,广州各大拍卖行开始试水拍卖石湾公仔,但数年来拍卖情况比较惨淡,流拍的情况也不少见。

     

        “为什么在很多人心目中,石湾陶艺从艺术品变成了工艺品,而宜兴的紫砂壶却从工艺品变成了艺术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们心中的疑问,引人深思。石湾陶新一代领军人物潘柏林的作品是最早进入嘉德拍卖行的,他也较早领略到了市场的残酷和外界对于石湾陶认知的局限。

     

        潘柏林坦言:“别人一个花瓶可以拍到3000多万元,江苏宜兴顾景舟的一个茶壶可以卖到1000多万元,一个石湾公仔只拍到30多万元。为什么会这样?没有人能够认识你石湾的东西啊。”潘柏林呼吁,在艺术市场中,佛山亟须树起艺术标杆。

     

        不过,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对此并不悲观:“石湾陶艺的魅力不是过不过长江的问题,它早就影响海外,它的活力完全存在于民间,因此,其生命力一直非常强劲。”收藏界人士形成的共识是:石湾公仔的市场价位,与其文化地位和艺术价值目前还不相符,石湾公仔正处于投资洼地,收藏市场刚被开启,前景一片光明。

     

    石湾陶艺如何传承与创新

     

        石湾窑如何传承与创新?外界屡屡持有对石湾陶过于传统的批判之声。潘柏林认为,中国陶艺历经数千年传承,一直都在不断注入创新元素。“直到今天,我们拿传统的题材和作品到国外展览,西方人看到依然觉得新鲜。举例来说,石湾最为传统的佛教人物陶艺作品,按照现代雕塑人物比例,已经不是传统的坐在神坛之上、五短身材的佛像了。”

     

        吴信坤说,要发展的话先要知道石湾陶艺不足之处:一是石湾陶艺界现在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基本教育机构,比如说景德镇有陶瓷学院。二是佛山陶艺缺少一套系统的理论框架。有专家认为,石湾窑作为民窑,特点就是师傅带徒弟,它的传统区别于院校教育,身体力行,以口传的形式世代相传,所以缺少学校施教,也缺乏理论体系。   佛山市副市长麦洁华说,长期以来,石湾窑地位一直为世人所低估,学界对石湾陶艺的研究很不足,影响了石湾陶艺的进一步发展。她希望通过举办此类报告会,让各位专家学者研讨石湾陶艺的历史渊源、艺术价值、艺术风格、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挖掘石湾陶艺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为石湾陶艺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汤夙国说,石湾陶艺要在继承中创新发展,要是不继承而单提创新就等于无根艺术,创新不等于跟着时尚走。他鼓励陶艺大师们要加强儒佛道、文史哲等方面的文化修养,这样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才能够获得真正的雅趣,通俗,而不媚俗;富丽,而不失典雅。

     

        潘柏林说:“一说到文化产业化,我们就会想到把石湾公仔做强做大,但其实产值做到100亿元又怎么样呢?我们不要过分强调今天石湾产出多少公仔,要让整个区域的各行各业和生活在其中的百姓都能够受惠于深厚的文化积淀。”

     

        吕品田建议,石湾陶艺作为传统手工文化,更需要遵循手工生产的自身规律。在生产实践中要把握质量品格第一的稳固发展原则,不要一味追求生产速度,错误以为发展就是搞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拼产量。具体说来就是要坚持传统工艺流程和经典程序,坚持业界一贯认同的作风和规范操守,保持石湾陶艺核心工艺技术,谨慎地把握技艺方面的创新,不要刻意地为创新而创新;要把握对陶艺发展的理解,避免牺牲石湾陶艺特色,造成跨地域文化的同质化。而当前,佛山陶瓷产业也正在大力推动转型升级,保护传承本土文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报记者  吴春燕)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