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28日 星期三

    图书评介

    理论与现实的辉映

    ——读《胡乔木对中共重大政治理论的晚年思考》

    曹守亮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28日   11 版)

        作为党史、国史研究事业的开创者之一,胡乔木不仅在20世纪50年代就注意开展具体研究,而且在80年代就已整体规划国史研究的学科蓝图,身体力行地推动国史研究的发展。鲁书月教授的新著《胡乔木对中共重大政治理论的晚年思考》(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深入挖掘胡乔木对党史、国史研究的学术思考和理论贡献,并将这些思考和探索放到新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中进行梳理和辨析,对于人们正确认识这一历史过程和相关理论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该书视野宽广,涵盖新中国前40年的历史,着力于对理论界争论的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该书对胡乔木许多思想的发掘是为了回应当前国史、党史研究领域中一些倾向和争论而进行的,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再评价研究就是其中之一。针对20世纪80年代主张“退回到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思潮,胡乔木对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了再研究,给予了再评价。该书指出:“胡乔木对三大改造的分析采用了科学的历史的方法,也就是采取把这些问题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观察和分析的态度”,“既指出了实施这种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和可能性,也实事求是分析了它的不足和问题,也没有因为这些不足就否定它的重大意义。”作者指出: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之所以出现“左”的错误,问题“不在于三大改造的迟与早,快与慢,而选择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模式,这种社会主义模式又选择什么样的经营管理体制才是主要的原因。”(该书第114—115页)通过分析胡乔木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从学术史研究的角度剖析了论争和分歧的理论实质和现实旨归,体现了作者的理论勇气和学术追求。

        该书抓住了胡乔木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国史的方法论实质,给人深刻启示。早在1978年,胡乔木就提出了研究新中国历史能够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他对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新见解、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新认识等都体现了他对相关理论的深入思考。胡乔木之所以能够比较科学地阐释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命题,能够对社会主义改造、“文化大革命”等进行客观评析,能够对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论述的关系作出合理解释,就得益于其确立了对社会主义要全面研究、辩证认识的思想:“要确立面对现实的思想,不能用马列的言论和设想来检验社会主义的实践”(第136页)。作者尤其强调胡乔木对此所作的解释:“所谓面对现实,一是要承认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这个现实,任何否定这个现实的做法都是不允许的;二是要承认社会主义运动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对社会主义所做设想的修正……也就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必须面对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面对改革开放的现实,承认改革开放政策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论点和设想的修正与发展,而不能用马列的言论和设想质疑和非难改革开放政策的性质。”(第132—133页)对于胡乔木将理论放在恰当位置,辩证地看待理论与现实之间既存在矛盾又相互促进的研究思路和范式的梳理和总结,能够带给党史国史研究者深刻的启示。

        该书阐述了胡乔木国史研究中的反省意识,提升了这一研究的理论高度。书中无论是从理论上对“改革开放前中共社会主义观的反思”“对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建设的”再思考,还是“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考”“对新时期经济建设的新见解”,均着力展现胡乔木的反省意识。作者指出,胡乔木对《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一书的反省,如指出其“也存在着过分地把党史作为政治宣传品”的弱点,“在一定程度上给以后的党史研究带来了以论代史、史从论出的消极影响”,充分体现了他反思历史的勇气和自觉(第243页)。

        显然,关于胡乔木晚年对中共重大政治理论的思考这个问题,无论是以时间为线索,还是以文献为纲,都较以问题为核心的论述容易得多。而鲁书月教授知难而上,将其归纳为五个领域十六大问题进行论述,避免了一般党史、国史研究著作理论性与现实性难以有机融合的不足,对于拓展胡乔木研究的新领域,探索国史研究的新范式,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