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26日 星期一

    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经济⑧

    听到唱衰中国经济,我真感到很可笑

    ——访德国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问题专家费多丽教授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26日   08 版)

        中国新一届政府致力于实现经济转型,放缓经济增速。但在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担忧、唱衰甚至最极端的“崩溃论”甚嚣尘上。记者就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这一问题与德国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威尔茨堡大学教授费多丽女士进行了探讨。费多丽教授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体量决定着中国经济的阴晴变化,牵系着全球经济,因此引发国际社会关注与讨论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费多丽教授说,全世界的眼光都十分关注中国经济发展放缓的数据,这是因为世界已经习惯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且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抑制了西方经济的全面衰退。因此,当一些人看到中国经济指标下降时就惊呼出了大问题,但这种唱衰中国的论调并不符合中国的现实。首先人们要问:中国的增长速度达到多少才合适,才能反映中国的经济形势?中国当年采取庞大的振兴经济计划和一系列配套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一致好评。谁都懂得,经济规模越大,越难使经济长期保持二位数字的增长。所以,现在不再确定一个最低增长率,或者就算有,也是比以前更低的增长率作为底线,这是很正常和明智的。

        费多丽教授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确实面临着巨大挑战。但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数据,而更多是取决于采取什么经济政策。李克强总理上任后对中国经济有不少新的考虑,他已经意识到,当经济发展再度放缓的时候,政府不能再凭着超大型经济刺激政策扭转局势。因此,他并不主张维持高速增长数据。这是一个很正确的决策。

        在费多丽教授看来,中国新一届政府是在下大决心认真考虑在金融和货币领域进行改革。政府的过度干预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资源配置不公与低效,并为经济高速增长付出代价。中国方面一再强调,要遵循市场规律来治理经济,例如减少审批手续,给企业更大空间。这说明现任政府正在纠正过去一些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尝试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建立法制、环保等框架条件。

        记者在查阅费多丽教授已发表的文章时看到,早在几年前,当国际上有人开始发出疑问,认为中国经济和社会面临新的危机、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拐点时,费多丽教授就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讲道:我们不能低估中国政府克服危机的能力,更不能小看中国政治适应新形势的转变能力。早在邓小平时期,他就以“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创建了一套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上世纪末,中国政府在较短的时间里大大改善了知识分子的待遇,促使他们为经济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但成为改革的先锋,而且更是社会稳定的中坚。上世纪90年代,当大部分国有企业问题积累、亏损面持续扩大并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危机时,中国大胆将股份制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实行“抓大放小”的改革措施。在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差别方面,中国政府也作了很大努力,如为减轻农民负担,减免了农民的大部分税负,减小了城乡的剪刀差。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不仅完善了各种环保法律法规,而且把环保与干部的政绩挂钩,特别是中国媒体在保护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监督作用。

        谈到目前国外一些舆论又一次唱衰中国经济时,费多丽教授表示:“这完全是一派胡言。我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已经30多年了,每过一段时期,就会听到有人散布中国经济不行了,中国经济要崩溃了,现在又听到唱衰中国经济,我真感到很可笑。当然,中国处在改革和调整时期,要妥善解决当前面临的社会和环保等诸多问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对‘崩溃论’我无论如何是不赞同的。”(本报柏林8月25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 野)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