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25日 星期日

    民间手艺·铜

    淄博铜乐

    董乃德 撰文/摄影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25日   10 版)
    锤炼
    为锣定音
    查看锣面的光泽

        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有一家生产铜响乐器的鲁东乐器加工厂,周村铜响乐器传承人蒋义东花了近20年的时间,逐步创办起该厂,他和家人一起把铜响乐器的制作工艺在艰难的境地中维系下来。

        周村铜响乐器的生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1750年济南章丘人柴念池创办作坊“聚合成”,并逐步开始了周村铜响器的规模生产。到1915年,“聚合成”在光锣的基础上创制了虎音锣,声音很适合京剧中的伴奏,当时京剧艺术名流所在戏班,都先后来周村购买虎音锣,一度掀起在京剧舞台上必用周村锣的热潮。之后,“聚合成”等多家铜响业户联合组成鲁东乐器厂,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铜响乐器生产厂,这些铜响业户中就有蒋义东父亲。

        现在,周村所在的淄博市以及周边地区,只有蒋义东这一家铜响乐器厂在孤独支撑,他与儿子蒋浩旭一起在厂内进行生产和管理。现在厂子有年产20吨铜响乐器的能力。原先周边地区铜响乐器遍地开花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原因之一是因为铜响乐器的生产是纯手工制作,繁琐、辛苦、工作环境差却又技术要求高,没有人愿意再去做这样的事情。

        铜响乐器的生产是纯手工制作,从最初的铜胚锻压到剪圆成型、抛光到最后的定音,有八道工序,都是由人工一步步操作,劳作繁重,特别是在最后的“一锤定音”,需要经过多年经验的积累,才能把音调准,也才能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调成不同的音调,现在厂里只有蒋义东有此能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