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25日 星期日

    省部长访谈录

    今秋丰收有把握吗?

    ——访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25日   02 版)
    图为日前一架轻型直升机在山东滕州的玉米田间喷洒农药,确保秋粮丰收。新华社发

        “立秋”已过,还有1个多月秋粮即将大面积收获。而最近一个时期,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罕见高温干旱、北方则出现较为严重的洪涝灾情,全年粮食能否再夺丰收?日前,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专门就此接受了记者专访。

     

    “两大影响”与“两大威胁”并存

     

        记者:南方干旱和北方洪涝影响如何?秋粮丰收面临哪些困难?

     

        余欣荣:当前秋粮生产形势复杂,主要是气候异常,给秋粮生产带来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两大影响”、“两大威胁”。

     

        “两大影响”,就是南方的高温干旱和北方的洪涝灾害的影响。

     

        7月以来,南方地区出现了1961年以来最强的高温少雨天气。这一罕见的天气,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极端温度高,给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困难。截至8月16日,南方13省(区、市)农作物受旱面积超过1亿亩,成灾面积超过5000万亩,是当地近10年同期受旱最重的一年。

     

        入汛以来,东北、华北地区降水比常年偏多3~5成,三江平原和华北部分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东北地区受涝面积超过1000万亩,华北部分地区也出现内涝。特别是上周末东北部分地区的强降雨,使当地粮食作物受淹,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两大威胁”,就是病虫危害和秋季霜冻的威胁。

     

        当前正值主汛期,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据监测,南方地区水稻“两迁”害虫发生期提早,发生的范围广,褐飞虱褐短翅型成虫比例明显比往年偏高,大大提高了繁殖系数,增加了防治难度;同时东北稻区雨水较多,稻瘟病也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今年东北受低温春涝影响,部分地区播期推迟,导致生育期相应延迟,特别是黑龙江四、五积温带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玉米和大豆生育期推迟3~5天,增加了后期遭遇早霜的风险。

     

    粮食丰收有利条件更多

     

        记者: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丰收能实现吗?

     

        余欣荣:全年粮食生产的三季,夏粮、早稻已丰收到手,夏粮增产39亿斤,早稻农业部预计增产15亿斤。占全年粮食产量70%以上的秋粮,虽然遭遇南旱北涝,但夺取丰收依然有许多有利条件。

     

        首先,秋粮面积是增加的。预计秋粮面积增加800多万亩,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水稻面积增加较多。同时,政策扶持是有力的。今年7月,中央财政专项安排10亿元资金,支持东北和南方水稻产区综合施肥促早熟。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防汛抗旱和农业抗灾救灾工作,中央财政又安排5亿元资金,支持开展病虫防控和受灾区改种补种,释放了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

     

        从全国综合评估来看,当前灾害影响是局部的。今年的旱情总体略轻于常年同期,洪涝灾害也明显轻于常年。尽管局部受灾较重,但大部地区秋粮长势正常,东北、华北、西北秋粮长势较好,特别是旱地作物明显好于常年。只要我们把秋粮科技抗灾措施落实到位,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有基础、有希望。

     

    科技是丰收的保障

     

        记者:您提到科技抗灾对秋粮丰收至关重要,当前应如何减轻灾害的影响?

     

        余欣荣:农业防灾减灾,关键是科技抗灾。针对当前的灾情,推进科技抗灾在技术上要注意几点:一是突出一个“抗”字——旱涝严重的地区,要以浇水排涝为重点,抗御高温干旱和洪涝灾害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特别是抓好东北的玉米、水稻和南方的中晚稻生产;二是突出一个“促”字——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东部生育期推迟的地区,南方因旱栽插偏晚的双季晚稻及黄淮海夏玉米产区,要以促早熟为重点,加快生育进程,确保安全成熟;三是突出一个“防”字——重点是抓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粘虫、南方水稻“两迁”害虫,以及北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

     

        科技抗灾一定要强调针对性、有效性。受旱地区加强水源调度,能浇一块是一块,能保一块是一块。绝收地块及时改种生育期短、耐旱能力强的玉米、马铃薯、蔬菜等作物;受涝的地区发挥农业机械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疏通沟渠,抢排积水,增施肥、促生长;未受灾的地区,要加强田间管理,争取多增产,弥补受灾地区损失。同时,结合落实综合施肥促早熟补助政策,及早做好防霜冻的各项准备。(本报记者 李 慧 本报通讯员 张启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